据钟情三农了解,在我国最主要的玉米主产区,今年的天气状况可谓是有些反常,极大加重了当地玉米的霉变风险,让原本就处于弱势的玉米市场遭遇了“雪上加霜”。
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周开始,东北大多数地区气温开始升温,平均气温水平较常年高5℃―10℃,而这种情况在本周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甚至还有了愈演愈烈的迹象,根据气象预测显示,本周期间,黑龙江、辽宁、吉林一带平均气温将回升,局部地区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5℃左右。
对于含水量较大的东北玉米可谓是非常的不利,面临着巨大的霉变风险,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个人以为,大家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做好相关的防范准备工作。
气温过高,东北玉米面临“霉变危机”――科学储存非常重要!
东北气温普遍高于往年
从上周末开始,黑龙江各地天气晴好,其中讷河地区气温在0℃―15℃区间,周环比气温回升10℃左右。
预计本周期间内,东北气温继续回升8~10℃左右,原本干旱的土地加之气温快速回升,加剧了土壤干旱程度,真是破房遇见连雨天,为春耕生产埋下隐患。
未来10天,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其中东北地区、华北北部、内蒙古、云南及华南沿海等地部分地区气温偏高1~3℃,东北局部地区偏高幅度可达4℃以上。
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进入2月下旬以后,东北气温明显高于往年或许是一个好事,毕竟这样就能够早点进入春暖花开时节,但是对于那些以种地为生,特别是以种玉米的为生的农民而言,这样的情景并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气温过高,影响玉米品质
因为东北天气反常,气温过高也就意味着自家玉米霉变的几率增加,或将直接导致自家玉米品质受限,等级降低,最终出现玉米卖不上好价钱的情况。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东北的农民朋友应提高科学保粮的意识和水平,在这段特殊时期采取有效的措施、养成良好的保粮习惯,避免玉米出现变质,降低玉米霉变几率。
所以,在东北气温异常的这段期间,做好东北玉米的保管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现提供以下玉米储存科普知识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三大举措,可化“玉米霉变危机”
第一,尽量减少“地趴粮”情况出现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粮食产后损失最大的环节就是农户存储期间的损失,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以玉米为例,在我国最大的玉米主产区――东北地区,农户储粮损失的情况最为严重,平均数据约为10.2%。造成损失的原因是农户储粮设施简陋,储粮条件差,缺乏科学储粮技术。
习惯使然,以前很多东北的农户都会在院里就地堆放玉米,这种“地趴粮”的储存方式,存在霉变乃至坏粮的风险。对于粮食损耗的影响最为明显,所以这些年,东北各地纷纷出台措施,避免地趴粮的情况出现,从源头上减少玉米损耗。
气温过高,东北玉米面临“霉变危机”――科学储存非常重要!
第二,玉米尽快择机脱粒晾晒
钟情三农知道,东北很多农户大多习惯于将自家的玉米以棒子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来年春天或者年前出售,但是不管是从经济角度来说还是粮食安全考虑,这都不是最佳的选择。
整体来看,在春节前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将自家玉米尽快脱粒晾晒或者烘干出售才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按照东北玉米市场行情来看,自然烘干或者经过塔干后水分达到15%左右的新产玉米现价要比未脱粒的玉米棒子卖价更为划算。
气温过高,东北玉米面临“霉变危机”――科学储存非常重要!
第三,科学利用储粮仓储存
当然,如果合理利用仓储设施,东北玉米也不是不能以棒子的形势放在年后再卖。
对东北地区那些收获玉米数量较大的农户而言,完全可以考虑使用当地政府推广的“农户科学储粮仓”或采用钢材、木材搭建较为坚固的玉米楼子进行离地保管,防鼠、防雨雪效果较好。
整体来看,东北玉米还是要尽可能的避免地趴玉米的出现,这样的玉米不但水分大无法储存,如果晾晒不及时非常容易霉变,卖不上好价钱。
同时尽快脱粒并且降低水分,保证和提高玉米品质和等级,这样才有可能在近期乃至后期将自家玉米卖上一个更好的价格。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