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南繁玉米栽培及管理技术

yilucaihong 青钱柳 2019-10-22 06:10:35

冬季南繁玉米栽培及管理技术

郭 峰等

基金项目:山西省农科院创新项目资助: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品种鉴选(项目编号: YCX2017D2109 );山西省农科院生物种业工程项目“选育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新种质和新品种”( 17YZGC082 );山西省农科院优势课题组自选项目“玉米核心种质群体构建与创新”( 2017YYS1719 )。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投资力度的大力提升,每年有成百上千的全国玉米科研院所及种业公司入驻海南进行南繁育种。 海南省三亚市、乐东县、陵水县地处北纬 18°3′~18°39′ , 东经 108°9′~109°48′ 之间,常年平均气温 23℃ 左右,是全国玉米冬季繁制种和育种加代的最理想地区 。 同时三亚周边地区又是全国冬季瓜果蔬菜和房地产开发重点地区, 越来越多的耕地面积被占用和开发, 灌溉条件较好和比较肥沃的土地多用于蔬菜瓜果和水稻种植, 用于玉米隔离区繁制种以及育种材料加代的理想土地越来越少,加上当地气侯特点利于病虫害和鼠害的发生,冬季干旱少雨或早期容易遭受台风侵袭等原因的影响, 使得很多没有南繁经验的育种人员在海南容易遭受育种田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损害 。 通过总结多年来海南的育种栽培管理经验, 有必要对南繁玉米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系统总结, 期盼能给初来海南进行南繁的育种人员带来技术参考。

冬季南繁玉米栽培及管理技术

1 土地选择与种植措施

1.1 土地选择

玉米南繁种植时间主要在 10 月中下旬和 11 月上中旬之间, 用于南繁玉米育种的土地只能有两种土地可以选择。 一种是土地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较差的砂壤旱地。 由于经常撂荒或地块偏远,此种土地存在的问题是: 土地平整性和肥力较差, 浇水困难,常年不能有效耕作,老鼠、病虫、牛羊危害较多,如果在栽培管理上出现失误, 很难达到理想的产量效果。 另一种是水稻田。 此类土地虽然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较好,但由于土壤阴湿,透气性差,遇雨容易积水,玉米根系难以下扎,遇到台风发生更有可能全田被水淹没有收成。 因此选择水稻地种植玉米时必须适当晚种,海南 11 月上中旬以后进入旱季,台风和雨水较少,此时水稻地种植玉米相对比较安全。

1.2 种植措施

1.2.1 平种 该种植法优点是保墒, 缺点是土壤阴湿不利于根系下扎。 对于砂壤旱地保水条件较差的地块,隔离区繁种或制种一般采用平种措施,播种前先浇足底墒水,牛工开沟将复合肥做底肥撒入沟内,种子随后播入并用脚踩压。 播种行距一般在 60 cm左右,玉米出苗 20~25 d 左右,用牛工结合追施尿素对播种行进行培土起垄。 利于根系下扎和水分吸收。

1.2.2 起垄种植 该种植法优点是透气性好, 增温发苗,利于排灌。 对于稻田种植玉米或玉米育种加代材料多采用起垄种植方式, 起垄方式有单垄和双垄两种模式,单垄一般起垄宽度为 60~65 cm ,垄上种植一行玉米;双垄一般垄宽 100~110 cm ,垄上种植两行玉米。 隔离区繁种或制种一般采用单垄种植较多,材料地采用双垄种植比单垄一般更能节约土地, 增加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

2 播种

2.1 播种时期

海南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玉米, 但播种过早容易遭遇台风危害, 或因温度高营养生长过快产量降低; 播种过晚一般在生长后期容易发生严重病虫害或低温危害影响产量。 最佳播种期一般在 10 月25 日至 11 月 15 日之间 。

2.2 播种方式

平种采用一穴单粒和双粒穴播; 单垄采用一穴单粒和一穴双粒垄上侧位穴播; 双垄采用垄上行距30~35 cm ,交叉穴播方式播种。

2.3 播种密度

由于海南整个生育期温度较高,昼夜温差小,生育期较短,玉米材料单株生产力较小。 因此一般播种密度在 70 000~120 000 株 /hm 2 。 需要注意的是,玉米材料播种密度还与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 玉米材料的生育期、株形结构有很大关系。 对保水保肥性较差地块以及生育期较晚、株形结构披散的玉米材料,播种密度一般要适当减少,反之,对于肥沃土壤和生育期较短、株形结构上冲的玉米材料,播种密度要达到100 000~12 0000 株 /hm 2 。

3 肥水管理

3.1 基肥

海南整年温度较高,雨季雨量充沛,土壤养分分解快。 大部分土地主要以沙性土壤为主,由于有机质含量低,肥料营养成分流失比较严重。 对于含沙量大的瘠薄土地要求播前撒施 750 kg/hm 2 过磷酸钙肥料、有机肥 750~1 000 kg/hm 2 ,含量 15-15-15 的复合肥 600~750 kg/hm 2 。有机肥和复合肥要求条施在播种行种子附近或下方,以便提高肥料利用率。 对于稻田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 可以适当减少过磷酸钙和有机肥施用量。

3.2 追肥

玉米在海南种植没有蹲苗期, 出苗后两周左右就开始拔节, 3 周左右开始穗分化。 玉米是对氮敏感作物,据试验研究,玉米进入小喇叭口期缺少氮肥会造成叶片变黄,茎秆细弱,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而影响干物质生成使得产量明显下降。 根据多年海南玉米追肥时期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认为全生育期追肥两次最好: 第一次追肥时期为玉米出苗 25~30 d ,追施尿素数量为 350~550 kg/hm 2 ;第二次追肥时期为玉米授粉后,追施尿素数量为 150~300 kg/hm 2 ,追施复合肥数量为 200~400 kg/hm 2 。

3.3 浇水

从 11 月份开始到下年 3 月底,是海南一年中最干旱的季节,也是玉米南繁的整个生长季节。 此阶段有效降雨非常少,但偶尔也会有短时强降雨,因此对于在海南种植玉米进行南繁的地块, 为了及时浇灌和排水,最好进行起垄种植。

3.3.1 喷灌 对于面积较大的地块或坡度较大的干旱沙地,最好采用喷灌灌溉。 选择喷灌设备时注意选择水泵功率要与需要灌溉的土地面积相匹配, 水泵进水管口要放置在用网袋包装好的铁笼内, 防止树叶和杂物堵塞;从球阀分接出的每组喷带不能太长,最好在 30~50 m 之间为好; 在主管道上一定要安装排气阀便于减小水压防止管道爆裂; 每次打开的喷水球阀开关数量要合理, 以喷水水头高度不要高于玉米高度为好。

3.3.2 垄灌 育种材料地和水稻田种植玉米一般采用垄灌较为常见, 垄灌时由于土地不平整, 一定要注意进行局部控制, 要根据地形高低选择水道走向, 防止大水漫垄。 对于单垄种植的玉米田块, 在追肥以前采用隔垄灌溉方式, 有利于玉米根系下扎和壮苗早发。

4 化学除草

除草剂的除草机理主要是通过杂草幼芽吸收达到除草效果。 一般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宜选用 11003型扇形喷嘴、 50 筛目过滤器, 喷雾压力 2 个大气压,喷液量 300~450 L/hm 2 。喷头和地面高度要适度,步行均匀,按垄喷洒才能达到理想除草效果 。

4.1 苗前封闭

海南玉米苗前封闭除草剂一般以莠去津加异丙草胺或硝磺草酮、甲乙草胺等比较常用。 喷药时间以玉米播种后选择无风、无雨的下午喷施效果较好。

4.2 苗后除草

一般在玉米苗前封闭不彻底, 杂草较多的情况下使用苗后除草剂, 杀灭一般杂草以莠去津和烟嘧磺隆为主,对于香附子杂草以 75% 氯吡嘧磺隆(香附净)和快克(主要成分莠去津)防治为主。 苗后除草剂使用时间以玉米 5 叶期左右使用较为安全, 喷施时最好避开玉米心叶, 在杂草刚刚出齐并在幼嫩阶段喷洒效果较好。

5 鼠害及病虫害防治

海南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虽然非常有利于玉米生长,但同时也有利于老鼠的繁殖和病虫害的发生。近年来鼠害、地下害虫、菜青虫、玉米螟、蚜虫、玉米茎腐病、南方锈病等经常大面积发生,严重时甚至造成玉米田绝收。

5.1 鼠害防治

玉米播种后到幼苗 3 叶期前、灌浆期,是老鼠危害最严重的时期, 成行成片的玉米种子胚芽被吃造成缺苗断垄,灌浆期果穗被啃食,严重时甚至造成玉米绝收。

预防措施: 播种时可以把卫生球融化成液体与种子搅拌均匀下种。

防治方法: 敌鼠钠盐用热水化开和花生饼以及方便面等按用药量的 0.1% 配制成毒饵, 投放在鼠洞周围或老鼠固定走道上;还可以按老鼠的行走路线,在鼠道上放置老鼠夹子达到防治效果。

5.2 地下害虫防治

海南地下害虫除蛴螬、蝼蛄、金针虫外,线虫、蚂蚁、蟋蟀等地下害虫发生较为严重。 玉米播种出苗阶段危害胚芽及幼苗, 由于海南长年温暖湿润的土壤环境,地下害虫基数大、个体肥壮,如果采取防治措施不当,很难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防治措施: 隔离区玉米种子最好选择用阿维毒死蜱(毒死蜱 30% 、甲氨基阿维菌素 0.5% )药剂拌种;材料地玉米在播种时用 5% 的毒辛颗粒按 60~90 kg/hm 2用量或阿维毒死蜱颗粒 30~60 kg/hm 2 和复合肥或有机肥搅拌均匀,撒入播种沟内,种子播入药剂上方,可以达到集中防治的效果。

5.3 菜青虫、玉米螟防治

菜青虫成虫菜粉蝶,属于鳞翅目、粉蝶科,主要以幼虫咬食寄主叶片, 海南玉米苗期菜青虫危害较为严重,主要蚕食叶片,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干净甚至造成绝收;玉米螟别名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蛀茎危害,玉米拔节后钻入茎秆,植株受损后遇风容易倒折造成减产。 低龄幼虫防治不及时成虫产卵孵化的幼虫会继续蛀食玉米花丝和籽粒,严重损害玉米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 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前防治菜青虫和玉米螟主效果最好, 一般可以根据虫口基数大小分 3~5 次进行防治,农药选择一般以生物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菌类(阿维菌素等)、生物碱(苦参碱等)等生物性农药,结合高效低毒的聚酯类农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混合施用效果较好。 可以用含量为 200 亿 PIB/mL 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1 200~1 500 mL/hm 2 和 4.5% 高效氯氰菊酯 900~1 200 mL/hm 2 对水 500~600 L/hm 2 混合稀释药液喷雾防治; 或 1 500~1 800 mL/hm 2 的 5%阿维菌素或 1% 苦参碱农药和 20% 氰戊菊酯 400~800 mL/hm 2 对水 500~600 L/hm 2 混合稀释药液喷雾,效果较为理想。

5.4 蚜虫防治

玉米大喇叭口期至雄花散粉前是蚜虫危害较为严重的时期,但不同玉米材料、种植地块、危害部位严重程度又不同。 尤其以瑞德血缘材料和周围杂草树木较多的玉米生长地块蚜虫危害最严重; 危害部位又以上部叶片和玉米雄花部位虫口基数较大,严重时玉米叶片被蚜虫叮咬干枯不能散粉结实造成严重减产。

防治措施: 玉米接近抽穗时一旦发现蚜虫在叶片上有零散分布就要进行集中药剂防治, 采用 10%吡虫啉 1 800 mL/hm 2 对水 500~600 L/hm 2 稀释喷雾或 3% 啶虫脒稀释 1 500 倍液进行防治。

冬季南繁玉米栽培及管理技术

5.5 玉米茎腐病防治

海南玉米茎腐病主要以细菌性传播为主。 症状表现:玉米接近根部茎秆呈现黏软、水浸状腐烂。 易发病条件:浇水频繁、前茬是下湿水稻田的玉米地块发生严重。 发病时间:玉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

防治措施: 发病初期用有效成分含量为 72% 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450-600 g/hm 2 混合有效成分含量为 25% 的腐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3 000~4 500 g/hm 2 ,对水 500~600 L/hm 2 稀释后喷雾,连续施药 2~3 次, 间隔时间为 7~10 d 可以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5.6 南方锈病防治

南方锈病属于气传性病害, 主要发生条件是高温、高湿和有利于病原菌寄生的场所。 传播媒介主要靠温暖湿润的气流, 玉米品种和自交系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一般来说,瑞德血缘材料和瑞德血缘材料配制的杂交种易感南方锈病 。 发病后玉米叶片表面会有黄褐色突起的疱斑, 并迅速发展到玉米全株叶片,严重时发病叶片全部干枯,使玉米籽粒无法正常灌浆而减产。

防治措施:遇温暖、雨水较多年份或土壤湿度较大时, 一旦发现玉米叶片有黄色锈病袍子堆时就要开始进行防治,采用 35% 的唑谜・氟环唑悬浮剂 450~600 g/hm 2 , 对水 500~600 L/hm 2 稀释后喷洒玉米叶片,根据发病程度和病原基数喷施 2~3 次,间隔天数7~10 d 。

6 适时收获、晾晒

海南由于温度高、光照充足,玉米生育期普遍较短,产量普遍相对较低,特别是每年 2 月底接近玉米收获季节,气候干热、风大,如果在水分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下玉米会提前干枯,容易造成假熟现象,很多南繁育种人员因着急用种, 在玉米没有完全成熟时就收获,造成玉米种子色泽差、产量低而带来效益损失。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应在授粉后 30~35 d 左右给玉米及时补充水分,一般在授粉后 45~50 d 左右,玉米籽粒乳线达到 3/4 以下时,可以收获。 及时晾晒到玉米水分含量达到 14% 以下时可以打包邮寄。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