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配套系选育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

xiatongming 网络 2018-12-11 06:01:00
前 言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头号大国,养猪数量及出栏量远远超过其它国家,但多项养猪生产效率都处在中下水平。根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需求猪肉4563万吨,若按目前平均出栏重计算,则届时全国需出栏肉猪6.1亿头,比99年的5.02亿头增加1.08亿头,增加21.51%。如果出栏率提高到140%(目前仅120%左右),出栏重再稍加提高,则全国存栏猪数可以不增加,甚或减少,其经济意义甚巨。这表明我国养猪业一定要走提高效率的效益型道路,不能再走追求数量之路,根据当前养猪水平,提高的潜力是很大的。
  提高养猪生产效率,除了要提高养猪集约化水平,发展养猪的产业化等等经济管理措施外,主要是要提高养猪技术水平。养猪技术工作内涵极丰,涉面也广,本文仅就猪的育种工作的层面上进行探讨,如何提高今后的养猪技术及生产水平,育种工作始终是提高养猪效率及效益的重要手段。
回顾我国50年来猪的育种工作所走的道路,成绩是十分显著的。在老一辈畜牧专家的带领下,广大养猪教学、科研、生产的专业工作者的忘我工作,对我国的猪种保留、改良、杂交利用做了大量贡献。在利用外国猪种以改善我猪种的不足之处,也开展了大量的杂交、培育新品种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成就。在育种方法上也通过不断的探索、改善以及吸收国外先进理论以改善我们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我国在育种实践中,已开始进入了分子数量遗传学的应用阶段。在养猪生产实践中,目前我们已从单一的品种、品系培育工作、简单的杂交利用,发展到配套系培育及利用阶段,而且生产水平在一些大型集约化猪场及种猪场已达到国际上同类型猪场的生产水平,当然在猪育种的科学技术水平方面,还有不少差距(科研深度、广度素质、手段、方法、态度等)。
  应用杂交手段以取得生物的杂交效益始终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重要方法,但是简单的杂交不一定会取得最佳的杂交效益。为了取得最佳的杂交效益,养猪工作者们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根据玉米杂交及鸡杂交配套系培育方法的启发下,开始了猪配套系培育的工作。由于配套系培育是既对专门化品系的系内选择,又进行系间配合力测定后的选择,因此使得配套猪群中的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应用。因此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纷纷成立种猪公司,推出商品性的配套系猪,并且开始应用中国猪培育成了高繁殖率的配套系。随着我国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在生产上极需配套系猪以提高生产效益。因此我国也于上世纪90年代后,陆续培育出几个配套系猪,有的是以外来猪为主的,也有的是中外猪种杂交配套的。由于配套系育种工作在我国还处在初始阶段,因此如何培育配套系众说不一。本文根据深农猪配套系培育的经验和教训,对猪配套系培育的技术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并作为接受批评之靶的,共同找出培育具有我国猪特色的配套系的最佳方法。   一、 猪的配套系培育工作含有高的技术内涵,与作物杂交及鸡的
配套系有很大的不同。培育猪禽配套系技术源自于玉米的杂交技术的成功应用。当杂交玉米的成功使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以后,引起了畜牧业者的极大重视,开始从一般的杂交利用转向配套杂交的研究。首先在鸡的配套杂交方面取得成功,它们的成功,推动了人们培育猪配套系的研究。
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米尼苏达大学就开始了猪近交系的培育,先后培育了米尼苏达几个近交系,但遗憾的是这些近交系并不成功。其原因主要是近交衰退太严重,因此在生产上没有发挥作用。其它国家也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一直到上个世纪的60年代以后,美国通过品种间杂交逐渐探索了猪配套系的培育的路子,并开始为各猪育种公司所引用并成为一种种猪产业。原来美国迪卡公司(最早成功的开发了玉米杂交)在猪的配套系产业化方面是十分成功的,后来英国的PIC公司由小到大,扩展到美国逐渐占了优势,已有取代迪卡公司的趋势,看来他们的技术路线比较正确,优于迪卡公司。目前欧美已有不少种猪公司出售配套系猪。
  那么猪的配套系培育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与杂交玉米比显然有着动植物之间的根本区别,玉米是通过自交系培育再经过配合力测定而培育各种不同杂交系,由于猪的近交系培育的困难及猪的育种素材数量少群小根本无法与玉米比,育种方法不同,所以无法采用杂交玉米的方法。
  与鸡的配套系培育比较,也有很大区别。鸡的群体大,个体小,繁殖周期短,世代周转快,因此选育效果容易比猪好。由于个体小,所需鸡舍建筑投入少,可以饲养比较多的供选家系或资源群,当然候选的性状也不同,所以猪的配套系的选育不能照搬鸡的一套方法。
  猪的配套系的培育特点首先在于猪的品种资源非常丰富,而每个品种都有它自己不同的遗传特性,有的适合做父系,有的适合做母系,这是长期选育结果,其基因型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因此杂交后产生的杂交效应也显著。这是可以被我们充分利用的现成的资源和培育专门化品系的素材,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其次国外猪种生长快,瘦肉生长多,皮薄,但繁殖率低(与中国猪相比),肉质较差,而中国猪具有繁殖率高、肉质好,但皮厚、肉肥、生长慢,具有相对的明显的差异,杂交以后可利用的杂交效益的空间非常大;其三是猪个体大,饲养投入大,由于要较大投入,建立大的活体资源群比较困难,其四培育配套系要有大的群体,作为猪来说必需有一个大的杂交繁育体系作为选育群体的基础;其五是目前生物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如基因标定技术、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猪的克隆技术、杂种优势预测等技术,在今后的选育工作中可以有充分利用的空间(不久的将来)。
  猪的配套系培育必需有它自己的特点,而且猪的配套系的培育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工作(已逐渐发展成成熟的产业),因此在各方面都有很大探索和开拓空间,不必拘泥于一定的模式,根本目的是根据猪的特点获得最佳的有益的杂交效益,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减少很多教条的束缚。

  二、猪配套系选育目标的确定
  猪的育种工作中,首要问题是选育目标的确定,猪配套系的选育目标,首先应该确定所要生产的商品猪的要求作为首要目标;在繁殖性状方面就要考虑父母代的要求,而原始选育亲本素材则根据选育目标来确定专门化品系的要求、选定其亲本并制定目标,因此对专门化品系要订不同目标,主要看其在配套系中的位置及任务。这一点和培育一个品种或一个品系的方法上是有很大的区别及复杂得多,因为还要观察其杂交配合力的情况。由此可知在一个配套系中要同时对几个专门化品系开展育种工作,工作量就特别大,技术内涵也深广。
  培育我国猪配套系必需附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我国几千年形成的饮食文化,对于猪肉肉质有特殊要求,与国外对猪肉要求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忽视这个特点。其次应充分利用我国猪种高繁殖力的这一特点,使得我国配套系具有我国的特色。

  归纳起来,我们今后应该培育具有以下特点的配套系猪:
  1、要具有中国猪的高繁殖力及哺育能力。
  2、生长性能及饲料转化能力高。
  3、商品猪瘦肉率较高、肉质好、肌内脂肪多、背膘薄而均匀、腹脂少。
  4、有好的体质、抗病及抗应激能力强、免疫机能健全、良好的生活力。
  这些综合要求应该是平衡的,从某一个性状方面比较并不一定比某一个品种突出,但是综合比较应该是全面的,比较好的。

  三、关于专门化品系的选育问题
  专门化品系的选择是没有固定模式的,首先是原始亲本群的组成上,可以是一个品种,也可以是几个品种杂交后选育的,这要根据商品猪要求来确定。因为目前所有的猪品种都有它本身的特点可充分利用,比如说杜洛克猪和大白猪及长白猪之间品种差异明显,很多性状的特点不一样;而杜洛克猪与汉普县猪之间也有很多差异;中国猪和外国猪间,中国猪的不同品种间基因型应该都是有很多差异的,因此要根据配套系选育目标,来选择原始亲本,并根据其原始的配合力测定结果,选择那些品种做原始亲本。由于猪的不同品种之间遗传差异都比较明显,特点也明显,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在确定原始亲本时做主要参考(各品种猪特点及可利用性在本文中不作讨论),由于各品种猪之间的明显差异,往往杂交效益易于获得,因此专门化品系就可以利用原来品种作为基础,不一定都要选用杂种。中国猪的利用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比如当要求商品猪要求瘦肉率不是特别高,达到60%左右即可,但繁殖率和肉质要求高,则可以培育一个母系是以本地猪比例高一点的专门化品系,再与相应的父母系组成配套系。如果当瘦肉率要求高一些,而产活仔数在12头左右,要求不太高,肉质较好即可,则可以由本地猪血缘比例小一点与相应的外来品种杂交后培育专门化品系并与其它专门化品系组成配套系。
  关于专门化品系的选育,我认为有两点要明确的,一个是其选育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另外配套选育不能单独一个系一个系选育,一定要将各个专门化品系放在一个体系内进行,也就是培育过程中要不断观察系间配合力测定情况而修改选育措施。
  专门化品系是与配套系相对而言的,是在特定的配套系中专门作父系的或专门作母系的猪群,称为该配套系中的专门化父系或母系,因此单独培育的一个系只能是一个品系,而不是专门化品系。专门化品系是利用杂交中的特殊配合力,因此其父母系是特殊选出来的,同时专门化品系肉要建立若干家系,以供选择。
  根据我们育种实践中体会到,配套系的选育是一种动态的选育,其意即在配套系的选育完全有可能是在组成配套系原始基础种群以后开始选育,在选育过程不仅各品系在不断提高,而相应的杂交效益也随之提高。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他人杂交成果选定配套系的原始亲本,但是原始亲本的起点一定要高,要符合我们的选育目标,随着不断选育的进展,父系、母系在选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而配套系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良的家系在逐渐被淘汰,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配套系的选育过程中,育种工作者的工作十分重要,他要不断注视猪群中的变化,并作出是否引入新的基因或修改措施的决定。这样做可以省却事先的大量的配合力测定的投入,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不同意,但我们的实践证明其可行性。(有关数据请参阅深农猪配套系培育技术的探讨)

  四、选优提纯提高杂交效益的水涨船高理论对猪配套系培育中的意义。
  盛志廉教授在1978年就介绍了美国康乃尔大学关于对白来航鸡所做的35年的试验的研究,表明在纯种选育提高的过程中,其杂交后代的产蛋性能随之而相应的得到提高,并形象的提出了水涨船高的生动的概念。
  在开始进行深农配套系猪培育时,我们并没有培育配套系的经验,我们一是根据港台在生产猪的杂交方式中采取杜、大、长三品种杂交的成功经验决定培育杜、大、长三个专门化品系,另一个就是根据盛志廉教授创导的在纯种猪提高的过程中杂交效益也会提高的水涨船高的理念开始配套系的选育工作。随后我们不断的进行杂交测定及配合力测定。在选育过程中家系逐渐集中,杂交效益不断的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我们培育配套系的目的,也证明了水涨船高的理念,可作为培育配套系猪的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这个理论在培育配套系实践中有很大的意义。

  五、关于建立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简称杂交体系)在培育猪配套系中的必要性没有完整的杂交体系,配套系无法发挥作用,而同时没有杂交体系也很难培育猪配套系,杂交体系是结合生产建立的。以深农猪配套系为例,如果没有杂交体系,父母代怎么产生?在选育过程中遗传及杂交信息怎么反馈?从而结合生产过程中的配合力信息也无法得到。所以培育猪配套系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点和培育单个品种和品系有很大的不同。
  完整繁育体系建立后,从商品代猪中,可以获得大量杂交的信息,从父母代群体中获得繁殖信息,结合专门的纯种及杂交测定,就可以反馈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杂交遗传信息,从而不断推动配套系的改良。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杂交体系,是不可能培育配套系的。在杂交体系内基因可以上下流动,育种成果能迅速取得,在配套系基本培育成时,其成果在生产中已充分体现出来。
  因此陈润生教授提出的杂交体系是培育配套系的基础(1995)是完全正确的。

  六、关于已培育的配套系猪的改进及提高
  配套系猪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的选育的灵活性。当发现某一个母系或是在父系中有某些缺点时,除了在选育过程中加以克服外,还可在引入一些新的家系(杂交形成的专门系,则可另外形成新的家系)加以改进,还可培育另一个专门化品系,比如以外来品种猪为基础的配套系猪,其肉质及繁殖性能不理想,则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个配套系中再培育一个以中国猪为主的专门化品系,以提高繁殖率和肉质,或者在市场上对猪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时就可以根据这些要求,结合原来配套系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猪群组成一个新的专门化品系,这样做可以很快的达到目的而比培育一个新品种要快得多。
  七、关于基因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猪的育种工作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目前从实际应用方面,基因为标定工作已在育种工作得到部分的应用,在肉质、繁殖、生长等方面的主效基因,都陆续地在开发和应用,在配套系培育过程中,我们必需重视这些方面的工作,我们还应在基因移植方面,努力地开拓以使之在育种实践中尽早得到应用,这已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远景了。

  八、 结语
配套系猪的培育,今后必然会迅速的开展起来,如何培育配套系确实值得认真研究的。猪有很多特点,有利于配套系的培育,正如前述猪的各品种中,就已经形成了适合做父系的或适合做母系的猪品种,这种长期培育形成的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在杂交过程中必然会反映出一定的有利的杂交效应,只要认真坚持做好原始亲本的选育工作,并有目的地定向选育及开展杂交选育,必然会取得好的效益。当前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很快,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也已开始,养猪集约化生产及其产业化也已逐步的发展,这为我们发展配套系猪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至于专门化品系具体怎么培育,我国已开展了很长的品系繁育工作,总结了不少经验一些书本也有介绍,关键必须注意的是在培育专门化过程中要不断进行配合力测定,选留好的家系、淘汰差的家系,具体方法就不一一赘述。随着生物及基因技术发展,像基因标定、杂种优势的预测技术等等,如果能够突破,则对我们开展猪配套系培育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我国地域广阔,猪种丰富,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配套系的培育大部分地区适于土、洋结合的配套系,它可综合我国猪及国外猪种的优点,培育出适合各省非常好的商品猪的优越的丰富多彩的特殊条件,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配套系猪的选育,离不开营养学、免疫学、繁殖学等方面的支持,但本文仅限于配套系猪选育中的几个问题,因此该问题未在本文中讨论。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