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人工授精具有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

xinluba 互联网 2017-04-13 03:00:00

    人工授精技术(AI)是在猪育种中一种最广泛使用的辅助生殖技术。要维持一个良好的精液贸易,关键是严格的管理和精确的控制,将传染性疾病传染的几率降到最低。在猪的饲养中,伪狂犬病、布鲁氏菌病、chlamydophilosis、猪2型圆环、猪瘟、日本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细小病毒、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 腮腺炎、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等主要疾病的病原菌可能通过精液传播。本文总结了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与猪AI技术相关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现今,AI技术是猪育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助生殖技术。许多国家,应用AI技术的胎次的占受孕胎次中的大部分。加速繁殖和扩大遗传价值、经济储蓄、计划生殖管理和疾病控制等方面的关键优势,使得AI技术在养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这些优势同样可以被看作缺点,AI技术同时也可以传播、放大遗传缺陷和传播传染病。而AI技术的缺陷也是最近讨论的焦点。关于这个问题在猪方面的研究之前已经有报道,如果这些补充性研究内容不作为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基础,将会延误行业发展。
    因为AI技术可以将一头猪的疾病扩大变成一个群,控制致病菌引入变成一个关键因素,其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直接或紧密的与公猪接触是最常见的疾病引入一个路线,这种传播方式比其他的方式感染率要高出40-100%。依据病原体的特性,污染物、人、病媒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在种猪中传播病原可能性较小,但却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因为它们可以长时间的潜伏。

关于传染性疾病
细菌
     在猪的AI技术使用中,与之相关的传染性细菌为数不多,包括布鲁氏菌病,chlamydophilosis和钩端螺旋体病(表1)。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意识到在公猪的精液中普遍存在一些细菌物种 (Althouse and Lu 2005)。这些细菌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存在,使已经污染精液样品在收集、分析或处理过程中可能污染其他样本,这在规模化的精液生产中,会对生产的精液的保质期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畜群繁殖性能的扩大产生潜在的重大影响(Althouseet al. 2000)。良好的卫生管理和卫生设施(Althouse 2008年),以及在稀释液中使用有效的抗菌素,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类型的污染物(Althouse et al . 2008)。目前常用的精液稀释剂的抗生素有很多种(如氨基环醇类、氨基糖甙类、β-内酰胺、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但是它们在对抗传染性病原体的有效性上还存在不确定性(Althouse and Lu 2005)。
    猪普鲁氏菌病,主要由布鲁氏菌引起(猪链球菌1、2、3),该病是引起世界某些国家和地区(如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猪繁殖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该病在全球其它地区流行率比较低,但大多数国家其国内的畜群中监测到该病病原。它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生殖系统病原菌,布鲁氏菌病通过感染公猪的生殖器官(如附件性腺体,睾丸和附睾)引起发病。随后,Brucella sp.被确认的通过射精感染其他种猪(Lord et al. 1997)。布鲁氏菌似乎更容易通过液体介质如牛奶和水(Timoney et al . 1988),提高它的传播效率,在人工受精技术使用过程中,精液稀释提高了其传播的可能性。没有或是应该没有公司可以容忍这种病原体的存在,诊断血清学和在急性感染条件下直接培养技术可以有效的识别可疑媒介物并减少带病牲畜的引入。

猪人工授精具有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

    尽管Chlamydophila菌偏向转移至肠道,在公猪体内却引起泌尿生殖系统失调,同时在许多猪体内潜伏无症状表现(Althouse 2007)。从流行病学分布数据来看这种疾病在世界上发病个体很少,但这种疾病却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直接证据证明,Chlamydophila随种公猪精液排出,并长时间存活 (Kauffold et al . 2006)。考虑到chlamydophila在初级感染个体中的稳定性及潜伏性,该病存在通过人工受精传播的风险。细胞培养、PCR技术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被用来识别这种病原物(Kauffold et al . 2006)。因为缺乏该病原体与繁殖性能关系的完整知识,目前对该病仍然没有明确的控制措施。
    钩端螺旋体病,由Leptospira interrogans引起,是猪中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可以导致生殖效率低下。该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拥有多个血清变型,其中一些人畜共患。该病原菌可以集中在易感公猪的泌尿生殖束(Ellis et al . 1986),形成隐性带病个体。急性菌血症可能导致病原菌随精液排出。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在许多物种中,该病可以通过未经稀释的或稀释的精液传播 (Kiktenko et al。1976;Vinodh et al . 2008),流行病学也表明了其在猪中的传播 (Boqvist et al . 2002)。由于该病对猪群造成的广泛的直接和潜在经济损失,出现了可利用的有效的商业疫苗,可以用来控制畜群感染。钩端螺旋体常见于温湿环境,因此,避免表面水形成和适当的饮用水消毒可以有效的帮助控制该病原体传染。接种疫苗是种群控制程序中的一个有效手段。

病毒
    与细菌相比,似乎病毒病原体更容易干扰种猪生育,并可能通过精液传播疾病(表1)。如猪圆环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和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等病毒病原体似乎存在于全球的养猪行业,其他如伪狂犬病、古典猪瘟⁄猪霍乱、日本脑炎、蓝眼睛疾病、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等病毒病原体主要为地区性。
    目前人们正在寻找提高雄性生殖系统抗病毒免疫的方法 (Christopher-Hennings et al . 2008),在找到方法之前,控制病毒病原体应该遵循前面概述的类似于防控细菌病原体的方法。
    伪狂犬病,由1型疱疹病毒引起,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疾病,主要通过动物接触传播。感染个体后,病毒首先入侵呼吸系统,也可以在种猪生殖道复制,因此,在精液中可以发现病原体(Medveczky and Szabo 1981;Selivanov and Sedov 1986)。此外,在病毒血症个体中,精液中被感染的白细胞失去免疫作用,进而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感染。1型疱疹病毒在各种的环境中,包括液体介质中可以保持稳定,因此具有很强的潜伏性,该病也因此而出名,它会出现发病和潜伏的周期。尽管这种病毒不是引起生殖道感染主要的常见原因,它确实有上皮趋向性,有允许通过人工授精技术传播的潜在危险。血清学筛除带病公猪是保持该病原体不会传染的有效的管理手段。在控制或根除该病上计划疫苗接种也是一种有效措施。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有多种的患病性状(包括影响繁殖性状),贯穿猪生产整个过程,该病也因此著名(West et al.1999)。它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现,可以认为,目前虽不是全部但大多数畜群带有PCV2。公猪精液已经分离出PCV2 (Larochelle et al.2000),尽管它通常存在于数量很低的白细胞中或游离于精液中。最近有实验表明,通过AI技术用PCV2可以诱导母猪繁殖失败(Madson et al.2009)。PCV2似乎可以间歇性地从患病个体中被分离出来,并且它在环境中相当稳定。使用有效的疫苗后,在公猪中检测到PCV2几率降低,并且不再是猪群的主要病原体。
    古典猪瘟或猪霍乱,是一个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尽管世界许多地方已经根除该病,但是它仍然存在于其他领域,尤其是一些保持野猪群体的地区。该病毒相对稳定,并且在公猪精液中被发现(Choi and Chae, 2003),随后在荷兰发现该病可以通过AI技术在猪群中传播(de Smit et al.1999)。该病毒也被检出感染精液的白细胞,并随之传播。猪群中应该排查来自可疑猪群可疑公猪的这种高突变性的RNA病毒。疫苗可以有效的控制⁄根除该疾病。
    口蹄疫(FMD)是一种高传染性和入侵性病毒。除了猪,其他所有偶蹄动物也都可以是口蹄疫的自然宿主。这种病毒通常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可能在上皮细胞复制,然后传播到全身的组织(像生殖道)。口蹄疫通过排泄物和分泌物传播,包括精液(McVicar et al .1978)。猪水泡疾病虽然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其发病机理稍有不同。口蹄疫和猪水泡疾病都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公布的需报告疾病。诊断筛查和其他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这些疾病的引入。
    日本脑炎(乙型脑炎)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导致繁殖失败。种公猪一旦被感染,病毒就可能导致其生殖道炎症(即睾丸炎),进而产生具有传染性的带病精液(Ogasa et al.1977)。这种疾病存在于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具有人畜共患的可能性。诊断测试和使用适当的疫苗有助于减少将该病通过人工授精传播的可能性。
    猪细小病毒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病毒,在全球养猪业无处不在。在接种有效的疫苗之前,PPV是一个很常见的猪生殖问题的来源。它是一种相对耐热的病毒,通常会通过口鼻感染公猪。一旦感染,将定植在公猪的生殖道,并通过精液导致病毒传染(Cartwright and Huck 1967),PPV定植在子宫可导致母猪感染 (Lucas et al.1974)。鉴于此,生产者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结合有效的程序疫苗接种来确保猪群不会暴露在病毒中。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是当今导致猪繁殖失败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该疾病的传播可通过多种途径,包括通过受感染的精液受精过程(Prieto et al.1997)。通过含有PRRS病毒的精液接触是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方式。排出的精液的时机不同其感染性似乎有所不同,连续或间歇排出的精液导致的感染可能发生天几天或几个月后表现症状(Christopher-Hennings et al.1996)。该病毒是一种可变的RNA病毒,如果在下游传播猪群将伴随着严重的健康问题,种猪中不能容忍这种病毒出现。目前提供充分保护与防止再感染和排泄病毒的疫苗还没有出现。已知修改的活疫苗在精液中有排出(Madsen et al.1998;Amonsin et al.2009)。 大多数出售⁄用于美国的精液,每日在分装和稀释使用之前,种猪精液生产者会通过PCR技术抽查精液中的PRRSV病毒。使用PCR测试可以很容易诊断血清、血液、精液或唾液中的PRRSV。引入的公猪排查工作应先于种群感染。过滤进入种群的空气和生物安全措施是目前最好的控制方法 (Dee et al.2010)。
    猪蓝眼睛病,是发现在中美洲的一种病原体。猪通常通过吸入病毒感染,可导致生殖道炎症和水肿(即睾丸炎,附睾炎),并且排出的精液含有病毒(Solis et al.2007)。血清学测试可作为筛选种猪手段,也可在地区诊断实验室诊断病原体的存在。

结论
    由于大量用于猪人工授精的精液存在着使传染性病原体广泛传播的危险,考虑到当地和区域疾病威胁,全面深入而有效的协议应该在每个种猪群体建立。尽管超出这个评论范围,代理商关注精确的流行病学的发病机理和传染性病原体,对生物安全协议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有效的控制方法应该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兽医—兽医的沟通、诊断预防和有效的疾病控制(如生物安全、隔离、温度驯化[包括疫苗接种]、恢复和监控)策略。结合适当的方法,这些策略对于保护地区疫病安全和全球精液贸易具有很高的价值。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