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群是猪场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产品,合理安排猪群结构既能获得最大出栏率,又能以最快速度进行猪群的扩大再生产,因此应该抓好这项工作。猪群是由种猪、后备猪和育肥猪三大部分组成。
合理的猪群结构是指这些部分在整个猪场比例适当,达到较少的饲养头数提供尽可能多的商品猪。猪群中又以母猪、公猪和后备猪组成的繁殖群为主体;而基础母猪又是繁殖猪群的核心,它的比例大小、质量和繁殖周期决定着一个猪场当年的出栏率,例如,基础母猪平均一年产仔两窝提供16头育成猪,因此基础母猪的比例只要占年初存栏头数的6%,当年出栏率可达到96%。母猪的繁殖规律是,初产母猪较差,2胎开始提高,3胎至4胎达到高峰,5胎开始下降,据此,基础母猪群的年更换率为25%~30%。应做到母猪群3~4年一更换,母猪产仔一般不超过6胎。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养猪场的经济效益,要及时淘汰出现以下情况的母猪:①跛行和体况极差的母猪。②直肠脱出或子宫脱垂的母猪。③阴道有多量分泌物的母猪。④初配母猪3个发情期,经产母猪3个发情期配种不上的母猪。⑤经产母猪连续2胎产仔数5头以下的母猪。⑥仔猪断奶后50天还未发情的母猪。⑦泌乳力差、仔猪断奶窝重小的母猪。⑧母性差、性情凶暴、有恶癖(如咬、吃仔猪)的母猪等。种公猪占猪群的比例,取决于基础母猪的头数,自然交配情况下,一般公猪、母猪比例为1:20~1:30。采用人工授精,公猪头数可以大大减少,公猪群中以2~4岁青壮年公猪为主。
生产实践表明,母猪采取2~3次配种,第一次配种后,复配两次受胎率和产仔数最佳,母猪群为300头的规模化养猪场,母猪受胎率为80%,每月配种65头,每月产仔52窝,仔猪28日龄断乳,公猪每头月平均用15次计算,则这个猪场应饲养公猪头数为:65×3-15=13(头)。这说明有13头生理状态和精液品质良好的公猪就够了。若是改用母猪两次配种,第一次配种后,复配一次,该养猪场应饲养公猪数为:65×2-15=9(头)。后备猪是用来补充和更新基础母猪和基础公猪的,这个繁殖群更新过程不是简单地以青壮年猪只代替老弱猪只,去满足维持原有猪群规模和生产水平的需要,而是以具有优良性状的猪代替生产性能较低的猪只的过程,也是猪群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后备母猪饲养头数为每年应淘汰基础母猪头数的1~2倍,后备公猪应为淘汰基础公猪的5~10倍。
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是提高出栏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所以养猪场必须使品质优良的青壮年母猪和公猪在基础母猪群中保持80%~85%的比例。另外,猪场要坚持走自繁自养的养猪路子,组织生产既安全可靠,又能节约资金。
猪群结构的组成和调整
扫一扫,领取百元红包哦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