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龙县铁皮石斛筑起绿色产业

s2g4h5 网络 2019-11-04 09:00:00
不与农业争地 不与草木为敌 ――贵州安龙县铁皮石斛筑起绿色产业 《东方医学》系列纪录片摄制团队2019年8月31日到贵州石斛谷调研拍摄  资料图  &nbs


不与农业争地 不与草木为敌


――贵州安龙县铁皮石斛筑起绿色产业



贵州安龙县铁皮石斛筑起绿色产业


《东方医学》系列纪录片摄制团队2019年8月31日到贵州石斛谷调研拍摄  资料图


     


  提起石斛,对于南方人来说,一定不陌生,但北方人可能对此了解相对少一些。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近年来,一些地方将石斛作为一种产业,在脱贫增收、带动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5月8日,贵州省农业产业革命石斛产业发展推进会上出台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石斛产业发展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推进方案》),明确了未来几年贵州省将大力发展石斛产业,种植规模将达到20万亩。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在《推进方案》出台百日之际,记者来到因2017年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安龙石斛”而闻名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探访这里的技术能手和种植大户,了解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壮大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安龙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上游南盘江北岸,这里年平均气温15.3℃,最冷月平均气温6.4℃,最热月平均气温21.9℃;年平均降水量1195.4毫米,其中5-10月降水量984.8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08天;年日照时数1545.0小时。这些都非常符合铁皮石斛生长的“凉爽、湿润、空气畅通”的条件。
  发展林下经济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8月上旬,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记者一行驾车来到海拔近1000米的安龙县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的铁皮石斛基地。安龙县目前共种植石斛6400亩,其中有6200亩在该公司的基地种植。
  贵州省安龙县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名贵中药――铁皮石斛原生态栽培、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民营企业。也是贵州省科技型企业、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州级十佳脱贫攻坚帮扶企业。
  蝉鸣鸟叫,山雾缭绕。这里几年前还只是一座青山而已,谁曾想到,今天这里可以成为一座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金山”:铁皮石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值不断提升。然而,产业发展壮大的背后,也有挫折和失败。
  2012年公司成立后,公司董事长孙墅东开始尝试大棚种植石斛,2013年7月,孙墅东开始在树上种植仿野生的铁皮石斛,由于刚刚涉足这一产业,导致养护不当,铁皮石斛全军覆没,损失巨大。这给了孙墅东很大打击。经历这些挫折之后,孙墅东短暂休整,认真走访学习,于2015年重新开始。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墅东用了近五年时间,终于让这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铁皮石斛已经开始丰产,产值达到了7200万元,年销售收入已突破1000万元。如今,这个基地在当地有了一个亲切的名字:石斛谷。
  在石斛谷,记者见到了身着运动服的孙墅东。“不与农业争地,解放良田;不和草木为敌,和谐共生;不怕山高林深,还原道地;不负青山绿水,健康中国。”这是记者与孙墅东交谈过程中他一直倡导的理念。
  近年来,贵州省在走生态发展道路上进行了很多探索,很多企业也不断响应号召,孙墅东的公司也是如此。“我们把铁皮石斛野放于树、石之上,不但大大提高了品质,还节约了良田良地,促进绿色生态发展。”孙墅东说。
  记者了解到,石斛产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筛选的12个特色产业之一。贵州省根据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种植结构调整的一系列支持措施,充分利用适宜石斛生长的海拔、气候、降水、温度等自然优势,结合长期积淀的产业优势,全力推进石斛产业发展。
  2018年9月,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亲自来到安龙县这一石斛基地调研,并嘱托孙墅东要继续发挥森林资源优势,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现在,我们做到了,接下来会精益求精!”孙墅刚面对记者自信地说。通过不懈努力,公司先后被授予“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贵州省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等荣誉称号。
  提供产业支撑 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推进方案》提出,未来几年,贵州全省石斛总产值将达到40亿元,优质种苗基地5个,规模企业20家以上,通过“三变”改革助推3万贫困人口脱贫,帮助9万已脱贫群众巩固脱贫成果。孙墅东响应号召,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这里就业。
  在石斛基地,记者见到了承包该基地二十亩林地的农户王玉秀。王大姐今年44岁,来自安龙县栖凤街道者贵村,管理着这二十亩林地中的10万丛苗。
  可不要小看这些丛苗,它们每年可以为王大姐创造3万多元的纯利润。除了这部分收入外,王大姐在每年9个月的采收期间还领着公司发放的每月2600元的管理费。
  在另外3个多月的销售季,王大姐会帮忙公司采收石斛鲜条,这些鲜条每斤有20元的计件工资。忙不过来的时候,王大姐也会叫上家人来自己承包的片区帮忙。“别小看这个采收鲜条的活儿,它也是需要一定技术的。”王大姐说。
  以王大姐的身手,每天能采十多斤,也就是200多元的收入。
  产业兴旺才会让乡村有“人气”。谈到现在的工作,王大姐非常满意。经历过以前离家去福建打工的颠簸后,王大姐很珍惜能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现在家门口就有产业,就可以就业,方便了我们照顾家里老人。”王大姐说。此外,王大姐的丈夫也在公司任职,担任水工,每个月有3000元收入。每天夫妻二人早晨六点多起床,七点多出门,下午六点下班。一家子的年收入有九万多元,日子逐渐红火了起来。
  王大姐的两个女儿如今都走上了工作岗位。1998年出生的大女儿刚刚大专毕业,2001年出生的小女儿今年刚刚中专毕业,她们都在县城里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简单的幸福不过如此。
  目前,孙墅东的公司以财政资金入股的形式带动贫困户445户,除了提供就业岗位外,这些贫困户每年还可以领取到1200元的分红。
  贵州省林业局副局长向守都告诉记者,贵州省林业局在《推进方案》出台前便已对全省石斛种植面积、分布区域、种苗来源、经营主体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排。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加强石斛产业发展种质基因库、种苗培育、规划布局等工作,建成一批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种苗繁育基地,形成一套满足贵州省产业发展需求的育苗快繁体系,大力发展仿野生铁皮石斛。
  向守都说,针对贵州省现有石斛企业主要以种植端为主、缺少精深加工企业和具有全国销售网络企业的现状,贵州省还将着重打造种植、加工、销售、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实现“接二连三”;提升种植基地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着力打造安龙、荔波、独山、乌当、赤水等5个省级示范基地,强化“三品一标”创建,建立石斛产品可追溯制度;大力开拓销售市场,推动贵州石斛走出大山。
  延长产业链条 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目前,铁皮石斛主要还是作为药材发挥其价值功效。这两年,石斛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专卖店”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辐射项目区及周边700多户农户发展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植,石斛基地现已建成6200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原生态(活树附生和岩缝附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6月24日、7月25日,北京同仁堂两次来到这里实地考察,打算与我们合作,把这里作为采购石斛的药材基地及康养基地。”孙墅东说,“作为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我们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为标尺,通过规模化原生态种植铁皮石斛,以全程有机肥料零化肥、全程物理防病零化学农药、全程自然成长零激素、全程优选野生铁皮石斛种子零转基因等质量管理理念,搭建‘铁皮石斛区块链溯源平台’,让品质可视可控,实现了从生产到流通到消费的全程质量管控。”
  与此同时,孙墅东带领公司自创知识产权,按照“产学研”思路,积极与贵州大学、贵阳中医学院、贵州省林科院、贵州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北京同仁堂等药企合作,将业务向精深加工方向拓展,培育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走品牌发展之路。
  去年10月20日,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分会会长、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首席专家、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周建理,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分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中药质量人才培养工程负责人徐东一行来到孙墅东的公司调研。调研后,专家们对这里的石斛品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经贵州省药检所检验,产品中有益元素检测指标均超过国标《中国药典》规定的数值,非常接近野生品质。
  孙墅东坦言,目前整个石斛行业供大于求,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保证质量最关键,延长产业链,做深加工是突破之路。
  “云南、浙江生产的铁皮石斛已作为药食两用了,现在我们这里石斛还只是作为农产品。下一步,我们也要争取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孙墅东给记者勾勒出了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蓝图:构筑“贵州省南盘江沿江石斛带”,让铁皮石斛产业“设施种植看浙江、云南,野生种植看贵州。”滇黔桂三省双跨合作,带动并形成南盘江沿江铁皮石斛野生种植、加工、养生休闲及民宿旅游为一体的产业聚群格局,让公司发展成为贵州铁皮石斛产业的标杆企业,让更多国人能够吃到好产品,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片丹心献石斛。2013年以来,孙墅东把所有精力都献给了这个基地,他对这片产业的投资已经超过了9700万元。农业产业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没有耐心、信心、恒心是没有办法一直走下去的。孙墅东把自己的心血留在了这座山中,深深耕耘于铁皮石斛产业,经历失败之后再出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产业发展见到了成果,也带动了父老乡亲增收致富。(记者 刘久锋 王壹)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