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怎么种?芍药的花期一般为四个月到五个月,果熟期为八到九个月,喜光且耐寒,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厚且排水良好的壤土。下面主要一起学习芍药繁殖技术及观赏型芍药药用型芍药栽培管理。
芍药繁殖技术及栽培管理方法
1 繁殖技术
芍药繁殖常采用播种、分株、根插等方法,其中分株法繁殖简单易行,应用广泛。分株法繁殖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提早开花,芍药分株宜在白露至寒露之间进行。分株时,挖肉质根时不能伤根太多,然后顺自然纹理用利刀劈开。每丛要有3~5个,分株后,稍阴干,待伤口结成软疤再以草木灰、硫磺粉涂伤口,阻止细菌侵入,栽植深度以芽稍露出地面为宜,如土壤湿润,则不必浇水。根据栽培目的合理分株,作花坛栽培或切花栽培时, 6~7年分株1次;作药用栽培时,则 3~5 年分株 1 次。种子繁殖不能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多在培育新品种或者培养砧木时用种子繁殖。适时采摘微微裂开u的果,芍药种子成熟后要随采随播,播种前先催芽,最适宜生根温度是20℃ 。扦插繁殖宜在开花前约 2 周进行,以茎的中间部分作插穗,插穗由2节构成,插在温床内沙层中,适当遮荫、防雨,注意冬季防冻。另外,芍药还可在秋季分根时进行根插,即收集健壮的芍药断根,切成5~10cm长小段,插在翻整好、深 10~15 cm 的沟中,上面覆5~10cm厚碎土,浇1次透水。
芍药繁殖技术及栽培管理方法
2 栽培管理
2.1观赏型芍药
除了在花后孕芽到芽满期间不适宜栽植外,其他时期都可以栽植,一般与分株繁殖结合进行。春季虽然可以栽植,但是栽后根系受损,吸收肥水能力比较差,往往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栽植株行距为 70 cm×100 cm (切花栽培的株行距为 50cm×60cm ),穴深、穴口直径分别为 20~25、18 cm ,然后将分株的植株展根平放在穴内,当填入细土到 1/2 时,将根稍向上提,使根与土壤密切结合,上提高度以其芽平地为准。
2.2药用型芍药
先按栽植行距开挖与地面成 35°~40° 角、深 25~28 cm的斜沟,并将斜面的土压实,在准备好的畦土上按照行距50 cm 、株距 40 cm 的标准进行密植。栽植前深耕地,并充分腐熟堆肥、油粕、厩肥及骨粉等作基肥。栽植时芍药根带芽不宜过多,一般 2 条芍药根带 1~3 个芽,也可用 1 条芍药根带 1 个芽,芍药根按照株距栽植在斜面上。芍药好肥性强,特别是花蕾显色后及孕芽时需肥性更强。芍药主要施肥期有 3 次,一是花显蕾后,绿叶全面展开,花蕾发育旺盛,此时需肥量大;二是花刚开过,花后孕芽,消耗养料很多,需肥性最强;三是霜降后,结合封土施 1 次冬肥。施肥时,注意氮肥、磷肥、钾肥配施,特别要注重施用含丰富磷质的有机肥料。
芍药喜适度湿润的土壤。要注意干旱时浇水、多雨时及时排水,保持干湿相宜 。此外,早春出芽前后结合施肥浇1 次透水, 11 月中下旬(即小雪前后)浇水 1 次。芍药开花前除顶蕾外,其下有 3~4 个侧蕾,为使顶蕾花大色艳,应在花蕾显现后不久摘除侧蕾,使养分集中于顶蕾。为防止顶蕾受损,除顶蕾外,可以先留 1 个侧蕾,待顶蕾正常发育时,再将留下的侧蕾及时除去。芍药花杆软,多数品种开花时容易倒伏,可在花蕾显色后设立支柱。支柱形式有2种,一种是单杆式,用于扶持花大而杆软的品种;一种是圈套式,用于一般品种,将松散植株用塑料绳圈围起来,使花杆互相依附而挺立。适时搭棚架,可以延长花期 8~10 d 。此外,应该及时中耕除草。
芍药繁殖技术及栽培管理方法
3 病虫害防治
3.1病害
芍药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褐斑病、红斑病和芍药锈病,其中芍药锈病只危害芍药,受害后叶部呈粉状斑,导致地上部枯死。病害防治方法:一是发病临近期,每隔 7~10 d喷 1 次 65%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600 倍液,连喷 3~5 次,可抑制病害的发生蔓延;二是发病初期,喷洒 50% 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 500~1 800 倍液;三是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四是冬、春季清除杂草枯枝落叶,减少病源 。
3.2虫害
芍药的虫害有金龟子、介壳虫和蚜虫。金龟子幼虫为害芍药根部,造成伤口,以致根腐病发生,成虫为害叶片和花;介壳虫吸食芍药汁液,使植株衰弱,枝叶变黄;蚜虫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卷曲变黄,以致整株枯萎死亡。虫害防治方法:一是清除杂草病枝落叶;二是利用天敌如七星瓢虫、食蚜蝇等控制虫害;三是喷洒 80% 敌敌畏 1 500~2 000 倍液,或 50% 灭蚜松 1 000~1 500 倍液或 40% 乐果乳剂 1 000~1 500 倍液消灭各种虫害。
以上就是芍药栽培技术的全部要点,芍药既可以观赏也可以入药,你们平时是怎么区分芍药的呢?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