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0多米,粗可达20多厘米,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4月笋期,5-8月开花,现在小编就来说说毛竹覆盖产值可达18万元/hm2的栽培技术。
毛竹覆盖产值可达18万元/hm2的栽培技术
1 主要技术措施
1.1 覆盖竹林的选择
1.1.1 立地条件
地势平缓、、坡向为阳坡、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度在60cm以上。
1.1.2 水源条件
水源充足的毛竹林,毛竹笋芽分化期水分消耗量大,可以有效保证毛竹的正常生长需要。
1.1.3 交通条件
交通便利、管理方便,便于车辆运输覆盖材料和竹产品。
1.1.4 毛竹林条件
a、要求在高产的花年毛竹笋用林中进行,竹林长势良好无衰败,立竹密度达2 250~2 700株/hm2,无病虫危害。
b、对于毛竹材用林,覆盖前需进行2~3年改造,调整成笋用林后再进行覆盖。
1.1.5 经营户条件
经营户:熟悉毛竹经营管理技术,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至少要有轮作的竹林面积。
1.2 毛竹材用林改造调整
1.2.1 铣山清杂
铣山时间在夏季(5―8月)进行,全面清除竹林中杂灌草、老竹、弱竹、病竹。
毛竹覆盖产值可达18万元/hm2的栽培技术
1.2.2 深翻松土,清除“三头”
a、深翻松土能加深土壤的有效空间,改善林地水分、肥力、湿度和通气条件,促进新鞭生长,增加幼壮鞭的长度和粗度,促进形成良好的地下鞭根结构,从而提高发笋能力。
b、深翻松土结合垦覆除去老竹蔸、树桩、石块和老竹鞭,释放林地有效空间,利于行鞭出笋长竹。
c、翻挖松土时最佳深度在30cm以上,同时可以施入有机肥或竹笋专用肥。
1.2.3 钩梢
a、毛竹笋用林一般提倡钩梢,可以减轻风雪危害,去除顶端优势,刺激竹鞭而多发鞭梢,促进笋芽分化提高竹笋产量。
b、钩梢的强度要适度,需确保钩梢后每株毛竹有15盘以上的竹枝,保证充足的叶面积指数,使竹林生长旺盛且稳产高产。
1.2.4 竹林结构调整
a、春笋大年竹山:留养壮笋成竹,做到留匀、留大、空地早留,可留养600~750株/hm2。
b、春笋小年竹山:留笋成竹,以利于培育花年竹林。
c、通过2~3年调整使竹林达到笋用林覆盖要求:立竹密度2700株/hm2左右,郁闭度0.7左右,毛竹胸径为7~8cm,分布均匀,立竹结构保留三度竹,每度的比例为 1∶1∶1。
1.3 覆盖前竹林管理
1.3.1 土壤管理
a、毛竹覆盖当年要垦复2次,以促进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解,为鞭根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b、垦复时间:
第1次在春笋笋期结束至入梅前;
第2次在秋分(9月)前后,与施肥同时进行;
垦复深度为30cm。
c、垦复时,应挖除老鞭、死鞭、霉鞭和细弱的浅鞭。
d、壮鞭深度保持在土壤中10~20cm,产笋量高,一般每深5cm笋重0.25 kg。
1.3.2 施肥管理
a、笋穴肥
在笋穴内施复合肥每穴约25g,注意不要使肥料直接接触竹鞭,避免灼伤竹鞭。
毛竹覆盖产值可达18万元/hm2的栽培技术
b、行鞭肥
春笋结束后到入梅前,结合林地垦复,沟施或撒施腐熟的畜肥,翻埋入土中,施肥30t/hm2、复合肥750kg/hm2。
c、孕笋肥
夏末秋初处于笋芽分化期,结合林地垦复施复合肥750 kg/hm2。
d、增温肥
覆盖时,待林地浇透水后,施未经腐熟的畜肥(鸡粪)37.5~45.0t/hm2和复合肥750kg/hm2。
1.3.3 水分管理
a、梅季或秋雨季节,用排水沟进行排水,避免引起烂鞭。
b、竹鞭笋芽分化时期,及时浇水浇透水,在覆盖前需进行一次浇水。
1.3.4 基础设施建设
a、完善竹山道路建设。
b、改善竹山灌溉设施。
c、建设必备的生产设施。
d、降低生产成本。
1.4 覆盖
1.4.1 覆盖材料与时间
a、覆盖材料:砻糠、竹叶和稻草,厩肥选择未经腐熟的鸡粪。
b、覆盖时间:农历10月初、平均温度为10度以下。
1.4.2 覆盖方法及覆盖物移除
a、覆盖分4层实施,第1层稻草隔土,第2层采用畜肥鸡粪,第3层竹叶或稻草,第4层砻糠。
b、覆盖要求:雨后的晴天。
c、具体操作:林地先浇透水,竹林土壤湿度保持在80%以上,施复合肥750kg/hm2后铺上干燥的稻草,厚度为5cm,在什么再铺稻草15~20cm,最后在上层铺上砻糠并扫平厚度在20cm。
d、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应及时移去覆盖物。
1.4.3 连续覆盖
采取连续覆盖3年、休养复壮3年的方法,连续覆盖期间不留养母竹,在休养之年再留养母竹。
1.5 竹笋采收
a、一般覆盖后60d开始出笋,采用谷壳为上层覆盖材料,很容易找到竹笋,然后即可进行挖掘。
b、鞭笋采收时间在6―10月,采用隔天采挖法。
c、采收时沿土壤表面裂隙采挖,采挖长度25cm为宜。
d、采收原则:立竹空处不挖,稀处少挖,密处多挖;鞭梢顺坡生长者不挖,横坡生长者可挖;浅鞭挖深鞭留,细鞭挖粗鞭留;6月以埋为主、挖为辅,7―8月则以挖为主、留为辅。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