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创业的八个代价--创业

xinluba 网络 2017-04-25 09:01:00

  2009.03.28 来源:阿里

  在我全数取出个人来北京半年来的几万块钱为公司张罗研发基地时,我才意识到创业如同吸毒一般的激情。我渴望与所有人分享这段激情岁月。

  信任(Trust)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成员对团队的信任,以及团队对成员的信任。毛主席一句”与人斗,其乐无穷”,似乎被很多人曲解了。当”针对个人”的动机逐渐取代”针对事件”的动机后,许多结论都会变得非常可怕,人心随即而来变得狰狞。创业公司面临的信任问题,我认为是非常严重的。

  对于员工来说,承受不高的工资和福利,还要承受不尽规范的工作流程,更要承受投资到回报之间所发生的风险和其他损失(例如时间投入),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我曾认识许多优秀的朋友,比如我的两个师兄,在被第一家公司”忽悠”之后,甚至对任何创业公司的邀请都感到望而生畏了。

  相信别人同时也是相信自己。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产品会击败竞争对手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位置!

  理想(Faith)

  在创业之后才发现,理想是创业的必备因素。在每一个低谷和绝望的时刻,理想给与你继续生存的希望。通过我的大体观察,理想跟年龄也是不无关联的,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生命之内去实现理想,去经历当理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刻。

  意识形态矢量(IdeologyVector)

  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喜欢做服装行业的人跑到一家互联网公司来创业,我觉得对这个人,对这家公司都是极大的浪费。《高效率法则》中提到的”时间矢量”在这里已经远远不是提高效率的辅佐概念了,而是你创业的决定因素。如果有一天,我的公司决定进军服装行业,哪怕我再有感情,除非我也决定转换行业,否则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定位(EgoOrientation)

  虽然毕业后才加入现在的团队,而且也只是一个拿着工资的普通员工,但我一直把自己当作”创业合伙人”这样对待。对公司的归属感、对团队的归属感是不可简而言之的。你如何定位自己决定了你最终的定位。如果我只是简单的像”劳动合同”上说的那样在这里打工的话,我觉得生活就没有意思了。毕竟人不是动物,我们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创业是一种生活。

  提高(Enhancement)

  很遗憾,创业公司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组织培训以及各类活动。在大公司尤其是跨国企业,所获得的培训机会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虽然无法完全拟合这种培训机制,但我们可以自己努力去改变。例如我要求自己组内所有成员阅读英文文档,设计工作流程,培养与人沟通的技巧,等等,等等。在创业公司,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提高。如果自己没有找到”提高”的切入口,那极可能坐以待毙了。

  责任(Responsibility)

  很多时候,你无路可逃;很多时候,黑锅也得背。脏活累活,不像大公司那样有专人帮你解决。我又一次回想起我当初只是一个”Flash技术主管”,后来来公司一个月就转型为”UI-UE组主管”的日子。其实那一次转型虽然说Title看起来有所提升,但具体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更有极大的增加。SEO、UCD这些概念是之前公司不重视Web而一再回避的,现在没有人提,必须有人站出来。Okay,”站出来”的结果就是我必须无数个日夜加班学习JS和DIV+CSS,光调试IE6+7+FF的兼容性我就花费了多少大好青春啊;另一个结果就是被人误会,甚至被人”算计”。去年公司甚至有人对觉得我不搞Flash跑去搞WebDev是”锋芒毕露、多管闲事”,那一刻我真是感到伤心和绝望,满脑子只有”吃力不讨好”这五个字。但当我定下神来仔细一想,我仍然为当初的决然选择和言行而感到自豪。君子坦荡荡。我相信自然会有那么一天,所有人肯定我当时的做法和说法。

  反过来看,自我大学明事理(我年幼的时候受中国应试教育毒害,不明事理)以来,很多人曾给我提出尖刻的意见,甚至耻笑我。这些过往都将成为我的财富。

  孤独(Loneliness)

  欲望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物质、生理还是精神活动。孤独意味着物质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我在北京这一年来,经历了反复挫折和伤感后,得出一个无情的结论:除非你和你的爱人一个是公司的CEO,一个是公司的CTO,否则一旦你准备创业,就做好单身的准备吧。我怀念在北京陪伴过我的女人,我在绝望的时刻,常常非常想念。但我知道,我追求的”浪漫爱情”,不是现在的我能消受得起的。

  失败(Failure)

  我忽视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失败。时至今日,就我认识的人里面,离开Web而转行的已经有不少了,包括今天得知我一位前同事也要回老家做服装生意。用”失败”或许不如用”结束”,但”失败”更能体现创业的风险和特色。我似乎还没有考虑在我离开Web的那一天,我会从事什么行业。在我刚写Blog的时候,曾经转过一篇《IT人,离开IT怎么办?》,我自己也曾在许多失落的夜晚彻夜不眠地思索这个问题。但在思考失败的时候,是否思考过失败的原因?在我们不停地算计着失败之后的退路时,失败往往已经悄悄的靠近了。不知大家是否知道三十六计中”上屋抽梯“,其实真正想要创业,就要有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含义。我隐隐认为,这是一种Philosophy。我租下公司附近最贵的房做”封闭开发”,而不给自己留下”每月存款以便养老”的后路,也算是一种”上屋抽梯”吧。感谢我的兄弟们认同这种Philosophy,大家一起”背水一战”。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