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9 来源:全球品牌网文:贺一涛
四年前,我认识了一位网友,他的网名是“总裁想下岗”。初看这名字,感觉就是个年轻人,图着好玩罢了。可后来发现,还真的是位总裁,而且是位美籍华人。
他告诉我,自己在美国经商20余年,拥有童装生产厂,在日本、新加坡、香港、北京等地都有自己的销售公司。其中北京公司是成立时间最晚的,成立了仅仅两年。
可是这个成立时间最晚、创造效益最少的北京公司却是他投入精力最大的。原因很简单,对北京的员工“不放心”。他当时对我说了几件事情:
“我其他地方的员工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不用跟他们讲很多……管理起来也很省心。可是北京的员工却不是这样,你不告诉他,他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北京的员工很懒散,上班时间不用心工作,男的女的在一起也不知道整天嘀咕些什么……”;
“其他地方公司加班,我都给加班费的,但北京没有,一分钱也没有,因为他们懒散,加班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北京公司发生了一些我其他公司根本就没有的事情,比如吃回扣……让人很气愤”;
“大陆人素质怎么这么差……不好意思,不是说你(因为当时在同我沟通),但我确实认为大陆的员工素质最差了……”
我当时问了他一个问题:我知道,您能领导一群羊,或者狼,或者老虎,可是,您能领导一群龙吗?
首先漫长的封建帝王史将帝王情节深深种在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这使得中国人愈发愿将自己显示的与众不同,而结合到80后以及未来的90后们越来越多的走到工作岗位,这种情节、个人价值实现的欲求更加升华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一个令人瞩目的阶层的整体信仰。
其次我们要注意到,中国人的思维向度是非常发达的。不仅会注意事物的正面、反面,还会关注到正面的正面、正面的反面,以及反面的正面、反面的反面,还会跳出事情本身看看侧面的影响(侧面也分正、反两面),最后在脑海中划一条由起点通向终点的路径,看看整体件事情的动向――这和西方黑格尔提出的三段论(正、反、合)比起来显然复杂了许多。所以中国人考虑一件事情与自己的利益关系的时候,是很复杂的,管理者不能指望所有事情“一点就通”,你把一点点通了,还有其他N点呢?那些地方考虑不到,只会让员工发现纰漏,从而降低了所谓的“执行力”(我本人不赞成,而且强烈反对“执行力”这个概念。这是个错误的、误导的概念,或者说是抓住目前企业普遍痛点为某些人展开商业化传播、销售的概念)。事实上就是,所有人对他不认可的事情都不会努力去做,中国人也一样。而思维向度的高度发达,则会使中国人更容易的发现事情中的“不合理”(而且发现不合理往往比发现合理更容易,也更容易让发现者引起他人注意)。
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敖依昌教授在一次关于西方文化探讨的演讲中,曾讲过这么一段:
“ 由于新教伦理的影响,使西方人对工作有一种神圣的态度。什么叫神圣的态度?就是在他们看来是在为上帝工作,所以他工作的时候旁边没有监工,也没有厂长班长,但是他背后有一个最高的监督者――上帝,而上帝监督他的良知,他必须要尽善尽美的工作。如果他偷工减料,如果他搞假冒伪劣产品,待他到教堂里面去忏悔的时候,他感到要受到良心的谴责。所以他在没人看见他的时候,非常自觉地虔诚地工作,把工作看成在履行神圣的使命。”
我认为他讲的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再对比中国人来看看。
现在有些人,包括中国人讲中国人没信仰(不包含某些少数民族),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没有神,也不信神。是的,无论是上帝、如来、玉皇大帝,尤其汉民族的人很少对这些神产生信仰,但如果说没有神、不信神就是没有信仰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不理解什么是信仰的表现。
西方人讲上帝是无所不能的,他能惩罪,也能褒善,上帝在西方人心目中存在于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上。而中国人从没有把任何人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上,中国文化信仰的核心是自然规律――中国人信仰大自然。但信仰自然总得找出个力量去承接自然规律、执行自然规律吧,这个力量放到谁的身上了?就是人。所以中国讲天人合一,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把自然规律、道德、政治等等都联系在一起了。而西方文化的核心则是把自然与人做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和力量去研究的,这是东西方文化两个最大的不同。
无上的尊崇自然,又以人做为承接和执行的主要力量,所以我们在传统文化典籍中经常可以发现关于圣人、大人、君子、小人等等角色的界定,倡导大众近君子而远小人。因为圣人、大小、君子的思想、行为都是符合了自然规律,如同自然般博大无私的,而小人就不一样了,就是反过来的。
所以现在有人讲中国传统文化把人放在很高的位置上,我认为也是对的。用句最通俗的话吧:天地最大,下来就是人大了。
深浸于这部深厚的“人学”中的中国人自然罕有逃出传统文化价值圈外的,事实上对于中国人来说,上学、交朋友、结婚、工作、养小孩、创业等等都是一个修身的过程,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修为――所以说,中国人是为自己而工作。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中国人为自己而工作,美国人、英国人或者其他地方的人就不是了吗?谁不是为了挣钱养家、获得更好的生活而工作啊?
当然是的,如果仅仅从物质层面来说当然是的,不过也许我们应该有些更加深入的思考。首先工作本身能为人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物质,而且物质也不是我们在现实中选择工作的唯一标准;其次我们在前面引用了敖教授的话,大家可以看到,西方员工是在为上帝而工作,他们当然也要实现自己欲求的物质价值,但他们精神价值的寄托和实现却是通过内心深处的信仰理念与他们尊崇的上帝的对话所实现的。也就是说,上帝在西方员工与企业间形成了一个价值的中转站,负责转化、转运的任务。而中国人却没有这个,中国员工精神价值的实现就是纯粹的自我。用句最通俗的话来讲:自己给自己找了些事情,又得自己来扛。这话应该怎么解释才更明白呢?请继续关注本系列下篇文章,我给大家准备了三个很有趣的例子。
一次陪女友逛商场,无意中听到两个貌似大学生的年轻男子的谈话,以下就分别用甲和乙来代表。
甲:你对今天的会议有什么感想?
乙:太烂了!
甲:哈哈……是啊,没想到……
乙:没想到这公司管理水平这么差!
甲:你认为这公司10年以后会是什么样?
……
我不知道他们谈论的是哪间公司,更不知道“烂”到什么样,我只知道,他们的思维跨度太大了,一跳就跳到10年以后去了。不过这种现象在中国员工身上少吗?
还有一位在***上加我的朋友,向我咨询如何把他的工作做好,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他:因为业绩做的好被公司升职,让我主管业务部,但我不知道该怎么管……
我:你面对的问题是什么?
他:以前自己做的挺好,现在不知道怎么让别人做好。
我:哦,那你是如何看待你的新岗位的?
他:我会尽力做好,我希望证明自己
……
“证明自己”恐怕不是一、两个人的想法吧。还有一个例子,也是***上的朋友与我的对话,我们再看看。
他:我是某企业策划部的。看了你的书,也觉得理解业务现状很重要,所以就去找老板谈了……
我:你是说你找老板沟通,要求了解业务现状吗?
他:是的。
我:老板是不是告诉你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你手边的工作做好?
他:是的。
我:你为什么要问老板这个问题?
他:因为我在担忧企业的前途,我希望这企业越做越好
……
朋友们,看完了以上三个例子,您会有什么感想呢?我恳请当老板或者高管的朋友暂时把“员工素质低”的想法放放,想想你的企业里有没有这样的员工,是少数还是多数,这样的员工“素质低”吗?
我们在前文中谈到过,西方人为了他们的信仰――上帝,而虔诚的工作,上帝是他们与企业间思想价值转换和沟通的桥梁。中国人却没有这个,员工与企业赤裸裸的相互面对才是中国企业的实情。
中国员工为了自己而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工作。当然,我并不排除物质价值的成份,但这不是全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教育使中国人把生活、工作都当成了修身的一部分,而按照今天人们普遍的理解来说,做人要做一个充实的、快乐的人。所以中国员工为了追求充实、快乐可以放弃很多东西,包括放弃对工作的追求。这话怎么讲呢?
如果在企业里员工发现实现自己的价值已经成为了奢望,他们对待企业、岗位以及自身工作的态度会急转直下,表现的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等着领导布置任务的人。反之呢,就是充满激情与创新精神的另一个人。
高建华在他的著作《笑着离开惠普》的封面上写着这么一段话:
经营好的公司,赚钱。
管理好的公司,健康。
文化好的公司,快乐。
这段话我认为很有道理,也很能启示中国企业管理――中国员工对企业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是高建华笔下那个最高层次:快乐的公司。
所以说在中国做企业、当老板可能是最累的,因为如果你想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就要从多方面同时下手,既要让公司赚钱,也要健康,还得做到快乐。否则思维向度极为发达的中国员工们,很快会转向找企业的毛病,最后越找越多,自己就离开了。难道企业培养他不花钱吗?他的离开对企业就没有损失吗?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为《老板的心有多大,员工的舞台就有多大》,这是针对老板们经常喜欢讲的一句话:“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写的。首先,老板讲的话把角色颠倒过来了,员工心大了,老板心不大,包容不了,他能有足够大的舞台吗?其次,这句话,包括那个骗人的“执行力” 里面都有一个错误的基本假设:中国员工,尤其是大陆员工素质太低了,缺乏责任心,不积极主动。所以那位提出“执行力”的“大师” 想用这个东西治中国员工的“病”;老板们想用那句话,“点醒”员工。这真的很可笑,难道没有人发现,以自我为信仰的中国员工其实才是最具责任心和创造力的。除非你不对他负责,不对他的价值负责,否则他不会失却责任心的。
有一本书叫做《为自己工作》同样是可笑的很!他的基本假设也是认为员工素质差、主动性不强。唉,都看错了。
中国人为自己而工作,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否创业,只要自己的价值得到肯定,能够获取快乐,他都会把工作当事业。这才是事实。
只不过,今天大多数公司的管理理念颠倒过来了,工作模式错误了,老板或者高管们只关注绩效,再下来就是批评员工“素质低”,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员工与企业,或者员工与岗位的关系发生了问题。当因为某些事情,员工不再信任企业,不再忠诚于岗位的时候,为自己而工作的中国人很快会退而求其次――转向纯粹的物质价值实现上了。
既然我们说到了关系,那至少就是两个角色之间的事情,双方都要尽力维护。如果任何一方只求回报不愿投入,或者要求多回报,却少投入,最终换来的是什么呢?关系被破坏掉。
当然现在也有些员工属于好逸恶劳的,这是道德品质上的问题,这种人不应当被列在关注范围之内。可根据我接触很多企业员工的经验来说,真正好逸恶劳的还是少数。甚至于领导看到的好逸恶劳只是假象罢了。
请问老板或者高管朋友们:你们知道整天在办公室闲坐着没事的那个小张或小李下班后跟自己的朋友在聊什么?他在聊到哪去上个学,学点有用的东西。
在办公室里打发时间,下班以后思索着学习,并为自己将来做打算的员工可不在少数呢!为什么他们的能量没有在企业里面发挥出来呢?
中国人为自己而工作,这意味着,并不是:
员工忠诚于企业,
员工服从管理,
员工把工作当事业,
员工充分的利用了上班8小时
……
而是
企业被员工忠诚,
管理被员工服从,
工作被员工当成事业,
上班8小时被员工充分利用
……
这不是文字游戏,更加不是空洞的概念。如果您是老板或者管理,请细细品味“被”,这不仅仅是一个字。
连续写了这五篇,可能有些朋友把我当成是替员工“说好话”来的。不是这样,我不打算替任何人说好话,只是想研究现在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将被动的任务导向型工作,转变到主动的目标导向型工作上来。哈哈,又用了一次“被”,不过这个“被”和前面的“被”含义全然不同。
从下一篇起,我们转换视角,换位到企业的角度来思考、讨论。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