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中国掌门:在扁平化世界寻找新平衡

xinluba 网络 2017-04-25 09:07:00

  2007年12月07日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马晓芳

  神州数码总裁郭为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感受到更多危机感:在扁平化的未来,中国的优势可能更多地变成跨国公司的优势。“如何把中国的优势变成中国企业的优势,变成中国企业的创新力,这是中国企业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如果说十年前,“中国制造”还是一个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标签,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创造”则被认为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更重要的课题。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的不止是这样一批正在崛起的中国企业,还包括在中国市场耕耘了几十年的跨国公司。

  “2007年,很多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看法有了180度的改变。”日前,思科(中国)总裁林正刚在 “2007中国管理100年会”上如是说。该年会由《英才》杂志等举办。

  在林正刚看来,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促使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看法完全改观。

  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时大鲲则指出:“每天的全球新闻报纸,头条之中一定会有一条是有关中国的,无论是好是坏。我们能感觉到,中国是真的‘起来了’,但是作为在中国的企业,就像站在舞台上的我们,被灯灼烧得厉害,我们有没有办法面对这种热力?”

  摆在跨国公司面前的话题,已经不是多年前的“投资中国”,也不再是简单的“本地化”,更大的挑战在于跨国公司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面对。

  解读十七大的跨国公司CEO

  林正刚在思科(中国)已经工作了接近10年,作为思科(中国)总裁,虽然常常跟思科全球总裁钱伯斯见面,却从来没有接到过钱伯斯的电话。在很多管理层眼中,接到“大老板”的电话一般没什么“好事”。

  不过,几天前的一个早上,正在成都出差的林正刚却非常意外地接到了“老板”私人助理的电话,并约定了谈话时间。老板来电并没有给林正刚带来什么“坏消息”,因为老板想谈的主题是刚刚闭幕的十七大以及新的政府架构。

  “所有的跨国企业CEO都在解读十七大。”时大鲲表示。实际上,他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

  新闻集团全球副总裁、星空传媒(中国)首席执行官高群耀表示,之前以为自己读十七大报告花了不少时间,现在看来,(与其他高管相比)自己是最差的,还需要努力。

  与林正刚有类似经历的还包括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所有微软总部高层访华,首先要谈的是十七大。”

  据张亚勤介绍,比如,微软全球CEO史蒂夫・鲍尔默前不久访华,从成都到北京三个小时的“飞行”时间里,张亚勤等人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为其讲解十七大报告的内容,以及对微软发展的正面影响。

  “我上个星期到总部见到盖茨,总共谈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其中有8分钟讲的是十七大。”

  林正刚还透露,过去思科公司总部的PPT都是蓝色的,在思科全球总裁钱伯斯访华期间,他自己专门针对中国听众制作了“红色”PPT。

  百事公司更是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红色包装的百事可乐,一改百事可乐100多年来的蓝色风格。“因为中国市场的原因,我们‘敢为中国红’,而且效果非常好。”时大鲲表示。

  中国分公司的“全球化”

  张亚勤用“四化”来概括跨国公司全球化以及本地化的新趋势:在地球越来越扁平化的同时,人才、技术全球化,但是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市场越来越区域化,服务越来越个性化。

  在传统的概念中,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地化就是在中国进行更多的投资、采购或者招聘更多的中国员工,中国分公司更多的是为其全球市场服务,但是20年之后,中国经济的崛起正在逐步改变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以前跟中国合作,要么把产品拿到中国市场卖,因为中国市场很重要;要么在中国制造产品,到国外销售,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说,我们会跟中国企业共同开发国际标准。”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董事长汪静表示。

  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高瑞彬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在过去的时间里,中国市场或者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在全球布局中仍然处于产业链末端,因此跨国公司“中国化”的下一步是中国分公司的“全球化”,即逐步提高中国分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在世界500强公司的董事会里,中国战略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话题。”张亚勤表示。中国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不仅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以及“潜在市场”,更将成为跨国公司非常重要的研发基地。

  以微软为例,微软早期在中国的研发主要是软件测试等外围研发,但是现在微软在中国的研发基地包括了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以及产品合作等多各方面。“这是微软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发展速度最快的、机构设置最完整的研发基地。”

  与中国战略位置日益重要相得益彰的是,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在跨国公司总收入中的比重也在迅速攀升。

  据汪静介绍,2006年中国业务对高通全球收入的贡献是第三位,排在韩国和日本之后;2007年,中国的业务收入已经占到了第二位,超过了日本,占其全球收入的21%。

  从领先者到合作者

  在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跨国企业应该如何定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思维看待自己的新角色?

  外企面临的政策环境也在改变。比如从2008年1月1日起将要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的税率统一为25%,外企多年来享受的税率优惠将被取消。

  林正刚引用书本中的一句话来阐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外国公司应该怎么看中国?中国会是每一个跨国公司最大的客户,同时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最大的合作伙伴。在不同的角色里面,我们不断地找到平衡。”

  高群耀认为,除了在技术上独领风骚的企业之外,很多企业从原来倡导的所谓市场中的领先者、管理者,逐步变成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的合作者。

  强调与中国本土合作伙伴的共同成功成为跨国公司的新口号。据时大鲲介绍,百事集团的总员工不超过500人,但拥有21个合资公司,加起来有15000多个人,如果把上下游的供应商跟产品链加起来,有165000人。

  林正刚表示,我们要做市场生意,很重要的一点是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一定要是本地的,而且合作伙伴先要赢我们才能赢,不光是双赢那么简单。

  微软和高通也持有同样态度。汪静认为,高通能在中国没有发放3G牌照的情况下取得中国市场的大幅度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通在中国的合作伙伴。

  以华为、中兴、夏新、海信等为代表的合作伙伴在中国3G还没有打开局面的情况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顺利进入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高通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功,也是由于中国这些企业自身的成功。”

  但是神州数码总裁郭为也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感受到更多危机感:中国企业和跨国企业在创新和竞争力方面有不小的差距,在扁平化的未来,中国的优势可能更多地变成跨国公司的优势。“如何把中国的优势变成中国企业的优势,变成中国企业的创新力,这是中国企业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