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生:管理咨询业要懂“人情世故”

xinluba 网络 2017-04-25 09:08:00

  2007年11月15日  来源: 新快报作者:谢少萍

  ――对话普智经盛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叶生

  经典言论

  目前,中国毕竟处于市场经济过渡期,将国外的经验直接搬过来的话会“水土不服”。

  本土公司要做好,最重要的是要把西方的工具应用到本土企业中去,要懂“人情世故”。

  国内咨询公司经常给别人做管理,但其实自己是没有管理的,经常是“医者不能自医”。

  高端市场并不是主流

  新快报:有数据显示,麦肯锡、罗兰贝格这样的国际咨询公司占中国市场50%以上的份额,而高端市场90%的资源都在国外公司手里,本土企业几个项目的经费加起来也抵不过别人一个项目,您怎么看这种情况?

  叶生:我觉得这个数字未必准确。在中国,像麦肯锡这样的国际公司的单是挺大的,但主要是做高端市场,而高端市场并不是中国的主流市场。在中国,中小企业,包括一般的大型企业才是主流市场,中国企业真正能够谈得上大的、强的企业能有多少?像一些公司也曾经花上千万元去请麦肯锡,但它们一般不会请第二次,除非那些要去打国外市场、需要请国外公司做调研的企业,才舍得花几百上千万元找国外公司去做。

  目前,中国毕竟处于市场经济过渡期,将国外的经验直接搬过来的话会“水土不服”。因此在对中国国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上,我们比外国人更懂得中国人的想法与观念,能较好将国外的咨询工具灵活运作到中国企业的实践中来。这也是我将企业文化作为主要管理咨询业务的主要原因。将战略和人力资源这些从国外引进来的管理工具和中国企业文化相结合,一方面解决了西方管理的本土化问题,同时也将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到实处。

  我们的管理思维建立在对中国企业、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思考上。竞争优势来源在于如何形成真正意义的中国管理模式,如何将西方管理科学管理理论的精髓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效实现融合转化,并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正因为我们的三环模式能够解决以上问题,所以许多客户都在原合同还没有结束时,就又和我们续签了其它项目,像我们现在就同时为广东移动三大部门全面服务。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新快报:三环模式,是指贵集团旗下涉及管理咨询、品牌策划和投资顾问三大业务吗?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战略安排?

  叶生:我们集团的定位是“智慧业的领先者”,“智慧业”是我们创新定义的一个领域,既包括理性的管理咨询业务,又包括感性的品牌策划业务,“理性加感性,管理加艺术”,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业务结构跨度很大,目前在国内我所知道的公司中几乎没有,因为要找一个在管理咨询、品牌策划和投资顾问都非常熟悉的团队,否则就很难开创这样的模式。同时,这三大业务都有个共性,就是运用智慧力量协助企业走向成功。

  我们进入内地,不是做成熟产品,也就是别人都在做的战略和人力资源,因为这两块业务在西方非常成熟,国内高端市场都给麦肯锡、韩威特等国际巨头占领了,而成熟产品的市场,特别在人力资源这一块,只能去跟进,要创新很难。我们要开创出差异性的空白市场,就只能切入到企业文化这个领域。

  在2002年,国内知道企业文化的人很多,但专门开展“企业文化咨询”的公司却几乎没有,我们是第一个。因此我们将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独创出领先的三环管理咨询模式,解决了西方工具与中国文化的融合问题。本土的管理咨询公司要做好,最重要的是要把西方的工具应用到本土企业中去,要懂“人情世故”。

  新快报:现在国际上很多人都在研究中国的管理模式,但真正理解中国式管理的人却不多,在您的理解中,中国式的管理是什么样子的?

  叶生:现在有些专家认为中国式管理要注重人脉关系、如何揣摸老板的思路、平衡office的政治等,因为中国人讲究人际关系、人脉经营,但我不太认同。我认为中国人跟外国人最大的不同是,外国人比较职业化、比较理性,他们拿一天工资就打一天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中国人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讲究的是灵活的对策,我觉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八个字概括得非常恰当,也就是要把西方人理性的工具应用到中国人身上,关键在于如何结合中国的企业文化,让使用这些工具的人愿意去用。

  咨询公司常“医者不能自医”

  新快报:经历了中国管理咨询业重要的发展时期,您如何看待它目前的发展状况?

  叶生:现在国内咨询公司经常给别人做管理,但其实自己是没有管理的;咨询公司给别人做战略,自己也是没有战略的,管理咨询公司经常是“医者不能自医”。很多公司都是看到今年哪个业务比较火就做哪个业务,有什么单也照样全部接,大小通吃,从鱼头吃到鱼尾,今天搞培训,明天做广告。所以,咨询公司没有战略,是目前国内很多咨询公司最大的毛病。

  国外的咨询公司可以做大,是由于其采用管理咨询+IT的模式,主要做管理咨询、管理技术和经营外包。管理咨询是做高端市场,做差异性的东西,但很难标准化,上规模;而管理技术和经营外包就可以上规模,你可以自己开发一个像SAP、ERP之类的品牌,一张单可以做到几千万元。这也是我们以后的发展战略,做差异性加规模化的产品。

  新快报:您当初是怎样加入这个行业的?

  叶生:我大学毕业后在多家上市公司或大型集团从事管理工作,曾担任过上市集团董事会秘书、厅长秘书、投资银行中心总经理、集团人力资源及行政总监等职务,这些相关工作经验让我多次接触国内外的咨询公司,发现管理咨询业是个朝阳行业,凭借这股热情,我只身投入了这个行业并将其视为终生事业。

  北京最多优质咨询人才

  新快报:听说你们现在已经在筹办北京公司,瞄准北方市场,不知道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叶生:目前我们的客户布遍全国,尤其是三环管理咨询模式经过在广东移动、白象集团、华美食品公司、广州友谊商店、合生创展等100多个企业项目中运作非常成功。但由于广州是个区域市场,我们在人力资源和行业信息上比较封闭,而北京的大环境可以提供三个平台:第一是人力资源,这个行业最缺的就是人才,而优质的人力资源供应点在北京;第二是全国性品牌的建立,虽然我们现在做全国的生意,但别人还是会认为我们是个区域性的公司;第三是信息,广州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因此,我们将原来的商标“经盛国际”更换为“普智经盛”,目的是更好地融入到中国市场之中,实现我们“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目标。

  对话由头

  规模小,模式单一,生命周期短,这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如今,随着国外管理咨询大军的挺进,本土管理咨询公司迫切需要寻求产业升级,并谋求专业化发展。

  有数据显示,单2003年到2005年间,咨询业新增客户数量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递增,至2005年已有78.9%的国内上市公司接受过管理咨询服务,管理咨询业2005年的营业额将近500亿元。然而,尽管管理咨询市场的潜力空间巨大,客户也在迅速成熟,国内的管理咨询公司却因行业背景、公司架构、人才结构、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不少管理咨询公司缺乏成功经验,能形成成熟商业运作模式的公司更是少之又少。

  作为一家有国际化集团背景的管理咨询公司,普智经盛管理咨询公司凭着自有的咨询特点及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了下来,并迅速在本土企业中崛起,其所提倡的中国式管理模式也被运用到众多本土企业中去。

  普智经盛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行业专家――叶生,他又是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管理咨询业的现状的?借着其将大举进军北京市场的契机,本报记者对叶生进行了专访。

  嘉宾简介

  叶生

  广东管理咨询协会副会长,著名管理咨询专家和品牌策划专家。

  现为香港普智经盛集团执行董事,广州普智经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及睿盛品牌策划机构总裁。中国式管理模式创立者、著名的三环管理咨询模式创立者。荣获中国十大企业文化领袖人物,中国十大创新型企业家,中国十大品牌建设特殊贡献人物等称号。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