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企业家不能克服的三个问题

xinluba 网络 2017-04-25 09:08:00

  2007年11月05日  来源: 和讯网作者:庄涤坤

  研究历史的目的是预测和指导未来,我有此认识,并且在此认识上产生不少偏颇的见解,比如我也赞同大多经济学家的观点是100%的正确和99%的无效。比如我的同事告诉我,某商学院教授说股票应是长期投资,十年前你随便买一只股票抱到现在,也翻了十倍了。且不说这话的正确性,论其可操作性就十分可疑。第一,我现在就打算按这位教授的话做,那请我同事给我指点一只十年后能翻十倍的股票吧,有几个敢说这话?第二,让普通工薪阶层拿大笔的钱压在如此不稳定的股市,说得笑话一样。

  放马后炮怎么分析怎么觉得头头是道,学术成就可观,不过是些成王败寇的故事。即使再觉得有理,不过是个说书人的本事。这就是为什么商学院的教授在大陆这么不受待见,他们搞的东西就像易中天讲三国似的,你就听个乐。

  不过这也不能全怨在教授身上,有些东西是历史性的,即使看到了,赞同了,也不能改变,知道饮鸩止渴,也得喝下去,不喝死得更快,这就是历史性的。当太阳从西方投射下来,每个人的脚下都有块影子。

  而现在大陆的红色资本家们脚下,也都踏着一块影子,这阴影也是他们看得见去不掉的历史性。

  一、中国企业家的创业激情转向了投资

  11月1日,胡润首次发布了“套现富豪榜”,胡润表示,之所以推出这样一张榜单,是因为它反映了一个趋势:随着企业家们手头现金的增多,他们已经从自己的创业阶段,转变到拿钱投资别人的阶段,他们在资本市场变得越来越成熟。

  从携程网退出的沈南鹏表示:“现在自己有了钱,有了一些经验,怎么回馈社会、帮助下一代创业人这是非常重要的。”沈南鹏目前是红杉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红杉资本所投资的公司里有8家明年将进行IPO。

  说得真好听!自从股市热起来,大陆企业家不过是看到什么赚钱更快了。法国巴黎融资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朱东说,“我是做投资银行业的,每天跟不同的企业打交道,在跟这些企业家接触过程中,感觉到大家都有一种通胀幻觉,企业家们都感觉到现在市场销售收入增长非常快,盈利增长非常快,这给他带来盲目的幻觉,就是说我现在比如销售收入100亿,利润10个亿,把产能扩大,加一倍,我销售收入加一倍,利润再加一倍。这种幻觉使得企业很容易冲动,就是大规模的这种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上这里头后续带来的风险,其实我想不用说大家都会知道,只不过这种幻觉在这种市场的烘托下,大家能不能感觉得到,或者是提前预知得到。”

  这种看法还是在“发展企业”出发点上的幻觉,还有一种就变成了圈钱。朱东说,“现在很多的企业,大家可能仔细看看A股公司上市报表,你可以看到,实际上所谓金融投资的收入是占很大一块,这个数字是真的假的我不知道,但是可以看到占很大一块。实际上给企业家们,或者是给老板们产生一种诱惑,这个世界投实业回报太慢,金融投资赚钱太容易,这种方式也是一种通胀幻觉。”

  企业家们在投资的尝试中尝到了甜头,发现做企业还不如拿着这些钱做投资,做资本运作赚钱更多更快。渐渐的,这些企业家已经找不到生产和管理的感觉,于是这条投资膨胀之路不能回了头,于是就“火箭式上升,雪崩式垮台”。

  二、中国企业家没有把企业做大的欲望

  中国当前国家政策不稳定,政府态度不明确,党控股的欲望还很强,政治书还在强调国家控股是国有的当代形式。所以企业家自然存在这样的担心,企业做大以后,一方面要面临党入股,一方面要参与国际竞争,而由于种种政治和经济因素,私企在海外的风浪听起来还相当的大,一旦再来个“美泰召回”可不是玩的。

  华夏基石董事长彭剑峰说:“中国的企业家走到今天都面临自我超越与自我管理问题。最近我到江浙一带去,很多企业家都面临目标追求峰顶。就是一些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一些企业家不想干了。很多温州企业家说我想把企业做大,但是企业做大以后,家庭越来越不幸福,生活品质越来越差。我把企业每年做到 100、200万,就可以过得很幸福。所以很多企业有钱以后不是进行再生产,做研发,而是投入到股票,企业家投机生意做惯以后再回来做实业就再也找不到感觉了。第二企业家没有意识到企业做大以后,企业需要公共管理,在产权上可以私人拥有,但实际上管理必须进入公共管理,要建立公共管理机制,包括人才的开放度、管理的开放度。现在很多企业家往往把企业当成个人的资产,从产权上来讲属于个人资产,但是管理角度属于公共管理资产,所以要看企业能不能大于企业。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家在这一点上做不到。”

  所以如果不是想借个上市公司的壳到股市上圈钱,很多公司老板不想上市,不想把自己的权限稀释了,宁可做一个传子传孙的小作坊。

  三、中国企业家不愿做自己的品牌

  相比自创品牌而言,中国企业家更愿意选择做贴牌代工。虽然品牌的溢价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但中国企业家首先考虑的是生存,更好得生存下去的问题,而做自主品牌冒了太多风险。相比建立一个世界级品牌而言,中国品牌更容易滑进假冒伪劣黑名单里去。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艾丰说,“我接触一些做汽车的他们做自主品牌很为难,他们觉得中国汽车厂技术不行,除了技术不行以外,还有中国人对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不认可,非常严重。比如对奔驰认可,花100万买奔驰,但是花20万买一个国产车他不买,他要十万以下,甚至五六万才买。同样质量的车,内在质量是同样的,如果是外国品牌和国产品牌来比,差价要在30%-40%,国产品牌才有可能卖出去”

  北京奔驰戴?克汽车高级执行副总裁童志远表示:“要建设一个好的国际品牌,不花一个20年、30年要建一个国际品牌是不可能的。如果在国内要建一个很成熟的品牌也需要十年八年的时间,这是时间上讲。而很显然,我们国家的机车产业,真正自主品牌开始研究品牌建设,时间还不够。”

  二三十年的时间加一两个成熟的好产品,几个企业家敢在风向叵测的中国大地上冒这样的风险?而且商业规律是不记仇的,无论你怎样的手段拿到了第一桶金,下面的事情都好说,既然这样,谁还去愚公移山呢?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