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除了它是企业极端需求之外,我觉得还有几个“极端”。
一、目标极端明确
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明确的,首要的是保护投资人的财产安全。内部审计制度的设计,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务和职责,也就是揭露和惩罚种种侵犯企业财产的行为和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本事和职业道德要求,对他们的培训和薪酬待遇,甚至也要同这个目标直接挂钩。自然,内部审计人员的升迁和解职,也同他们完成目标的程度直接相关。总之,要查看有没有人动我的钱,这大体上是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设置的初衷。其后的发展,也远离不了这个目标。这同政府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的复杂规定,似乎有点不同。
二、方法极端灵活
围绕着十分明确的目标,在方法上和程度上,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可以灵活。投资人可谓不问你过程,只问结果。在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不太考虑正式的官方文件的规定,不太注意照搬书本或其他的审计指引。投资人或高级管理层的命令或者指示是至高无上的,内部审计人员会根据上头的授意,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自己的智慧,采取有效的方法去揭露事实,寻找审计的证据。审计人员可以在半夜三更,高速公路车辆稀少的时候,爬到公路边的高高广告牌上方测量广告牌的面积,取得有关部门有否虚报广告费的证据。目标达到,上司满意,审计人员满意,方法可以不计较,可以不规范。非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这方面同国有企业相比,可能是野战军,不太象正规军,不讲形式,但求作战力。因为不能作战,不打胜仗,他们就会没饭吃。
三、成本效益极端讲究
审计是需要成本的。成本的付出同损失的挽回相比较,是负数还是正数,这是投资人设立内部审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办企业,总会有些风险,总可能发生一些人为侵占企业的行为,这点非国有企业的投资人心知肚明,有思想准备。假若人为的损失不大,投资人决不会以更大的投资去设防小小的损失,去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所以,非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规模、人数、职位等,全服从成本效益原则。非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一般地说,人员是精干的,任务是饱和的,工作效率是高的,投资人不高兴养闲人。投资人完全可以随时调整编制,使它同应达到的目标和应完成任务相适应。这同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有固定的编制,内部审计人员不会有多大的压力,也似乎有点不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