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及其基本模式

xinluba 网络 2017-04-24 04:21:00

    供应链通常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连接企业上游与下游而形成的组织网络。在供应链中的每个实体都已经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了,而是在这条链条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共同体。因此人们常说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竞争那么简单了,而是整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可以用“1+N”来形容。就是银行以一个核心企业为中心,依靠核心企业良好的信用等级和资产担保来给其上下游的供应商或采购商提供一定的融资服务。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如何整合企业自身的资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了企业供应链管理中有效的竞争手段之一。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为了顺应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需要而创新发展的新兴金融业务领域,重点帮助企业解决在资金流管理中的各种瓶颈问题,同时提升企业在货物流和信息流方面的管理能力,是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持。商业银行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涵盖了结算、融资、电子服务、应收帐款管理和汇率风险规避等多方面的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是基于上下游核心企业的资信和实力,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延伸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稳定上下游关系,提高盈利能力的服务功能。

    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只重视为那些实力雄厚、信誉较好的大型企业集团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是很愿意为那些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那些有潜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银行服务对象的局限性。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早已介入了企业供应链管理当中,协助整条供应链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过程中发挥最大的竞争优势。我国国内的供应链金融才刚刚起步,商业银行和企业正朦朦胧胧地意识到可以通过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整合,通过企业之间地优势互补、紧密合作,达到增强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最终收益的效果。

    商业银行基本的供应链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强势供应商――弱势采购商;弱势供应商――强势采购商。

    在相对强势的供应商和相对弱势的采购商开展业务中,一般来说采购商的数量较多,且信用和资质良莠不齐,缺乏充足的周转率和融资条件,采购能力受到限制。供应商处于强势地位,一般会要求采购商提供预付现金或直接结清货款。供应商自身的销售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商整体的采购能力。供应商希望可以通过扩大采购商的资金实力来扩大自己的销售额;而采购商也希望自身能有充足的现金,这样的话就能得到较优惠的采购价。但是事实上往往由于采购商的资信不符合银行的授信情况,很难从银行这边融得所需得资金,这样的话从整体来看,对于供应商和采购商都是非常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就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结合供应商强势的资信实力,同时结合动产质押的担保条件,一可以为采购商解决融资问题,二也可促进供应商的货物销售,及时回笼资金。

    第二种模式是弱势供应商对应强势采购商。例如一些大卖场,他们具有较强的采购能力和销售能力,是供应商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在此类业务中,强势的采购商通常会打压价格,采取赊销的方式与供应商进行交易,使得供应商在帐款的回收上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样因为资信和实力上不能满足银行的授信情况,处于弱势的供应商就很难获得资金。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就可以基于其下游采购商到期付款的信用和实力,对于供应商的应收帐款进行融资处理,例如应收帐款的质押、买断。这样就能帮助供应商盘活资金。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