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江湖,“北用友、南金蝶” 的名头广为流传;
7200万港元,8.88亿元人民币,募集资金的巨大差距,却并没有将两家缠斗在一起的企业彻底拉开。
用友和金蝶这两家软件公司,主营业务相同,发展方向相近,规模、市场占有率和赢利能力也都在同一级别。“北用友、南金蝶”的说法,形象地描述出了软件双侠的至尊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竞争态势。根据国际数据集团2000年5月编制的《中国财务软件市场分析报告》,用友和金蝶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5.6%和32.8%,两者相差无几。2000年,用友和金蝶的营业额分别为2.13亿元和1.65亿元,用友领先29个百分点。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金蝶尚有2235万元的净利润,用友却颗粒无收。综合各种情况,可以说双方的业绩算是旗鼓相当。
然而,用友软件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金蝶国际登陆的却是香港创业板。用友发行市盈率达64倍、募集资金净额近9亿元人民币;金蝶发行市盈率仅22倍、筹资净额仅7200万港元。更奇的是发行价高达36.68元的用友上市当天就冲高到100元,发行只有1.03港元的金蝶上市当天却跌到了几毛钱。巨大的差异来自不同的市场制度,更由于各自的机遇不同。5年之后,时间已经过滤掉了造成差异的偶然因素,某种意义上两家又回到起点。旁观者也可以更清醒地审视两家资本运动的动机与效果。
1988年12月,王文京与苏启强合伙创业用友软件公司,1995年1月,用友软件集团成立;
1991年7月,徐少春创办“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1993年,爱普电脑与招商局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及美籍华人赵西燕,合资成立深圳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1998年5月,金蝶公司引入国际数据集团1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1999年8月,国际数据集团再次向金蝶投资人民币1000万元;
1999年,用友软件成功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A股上市的组织准备;
2000年,金蝶公司完成资产重组,成立金蝶软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2月15日,金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2001年5月18日,用友在沪上市;
2005年7月20日 金蝶宣布成功转为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
8.88亿与7200万的落差
用友、金蝶两家不仅在业务拓展上奋力争先,在资本运作上也不甘人后。当时,内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最具可操作性的是沪、深A股市场和香港联交所。用友创始人王文京背景深厚,获得A股席位不在话下。金蝶掌门徐少春的公关能力也不可小视,而且作为深交所所在地软件企业的排头兵,金蝶自然也不会被有关部门亏待。但徐少春最终选择了香港创业板上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香港创业板上市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少。金蝶运作A股上市的成功率在用友之下,而具备亿元级的营业额和千万级的净利润,金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万无一失,不仅规避了风险而且还可轻松领先对手一步;
其二,当年香港创业板初开、各界寄予厚望,盼它成为东方的纳斯达克。作为高科技软件企业,从A股所获有限,而新兴的海外二板市场却令人遐想。显然,金蝶抱有更大的期望;
其三,香港股市是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成熟、发达的衍生金融市场,在会计准则、公司管理方面完全国际化。企业在香港上市,可同时获得优于内地的持续融资渠道及企业品牌、资本国际化的便利。金蝶本身就是外资企业,在海外上市为外资股东的退出提供了更为便利和灵活的渠道。总之,对金蝶来说,在香港上市能提高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吸引和激励人才,是一举多得的必然选择。即使王文京处在当年徐少春的位置,恐怕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2001年2月15日,金蝶成功登陆香港创业板。IPO(股票首次公开发售)发行8750万股(总股本的20%),虽然市盈率仅为22倍,但市场却反应平淡未获超额认购,上市当日居然还跌破发行价(收盘价为0.69港元,跌幅高达33%)。募集资金净额仅为7200万港元。
92天后,用友在沪市挂牌,发行2500万股,发行市盈率64倍,募集资金净额8.88亿元人民币。盘中股价一度上摸到100元(市盈率超过200倍),收盘价报92元,全日换手率85.6%,成交金额17.36亿元。用友IPO成为永久的传奇,当年掀起的旋风仍让人惊叹。
两家业绩差别不大的企业,在不同地点IPO募集金额相差10倍,手头宽裕程度不同,上市后资本运作的路数也不一样。用友大手笔的市场运作与并购,让人们见识了资本的力量;金蝶的精打细算多少让人慨叹“圈钱太少”。从那时起,国内高科技企业选择在哪里上市,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家们,在讨论上市地点的选择时,总会提到用友、金蝶的巨大落差。
用友、金蝶上市情况对照表
企业项目用友 金蝶注册地 北京 开曼群岛 上市时间 2001年5月18日 2001年2月15日 上市地点 上海(A股) 香港(创业板) 保荐人 东方证券 百富勤 发行数量 2500万股 8750万股 发行价 36.68元人民币 1.03港元 发行市盈率 64倍 22倍 集资净额 8.88亿元人民币 7200万港元
点评:
用友、金蝶IPO方式的选择有其必然性,但必然选择的结果却被偶然的、技术层面的因素放大了。
当时,A股市场过度投机,法人股不能流通,而用友概念丰富:1亿的总股本中只拿出了2500万作为流通股;实行核准制后第一家上市的股票;同时具备高科技、绩优、袖珍股等诸多适于爆炒的概念。这些因素成就了用友光耀的股价。
金蝶的承销商操作却并不得力。随便拿一家2001年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山河控股来比较或许可以说明问题:山河控股到上市时成立不满两年,没有持续的赢利记录,IPO却获得了127倍的超额认购,当日股价从0.6港元的发行价直冲1港元,集资额与金蝶相近!
用友上市恰逢绝好机遇,而金蝶承销商却操作不力,一高一低之间,两家企业的IPO差距被进一步放大。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