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企业管理理论的演变也经历了一个从“非人”到人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的创建,可以视为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在此之前,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本取向是管理的科学化,对于管理中最为活跃、最具可变性的因素――人的关注不多。因此可以说,与既往理论相比,企业文化理论的一个独特贡献,就在于从科学化方向转向了更深层面的管理价值和人性问题的探讨。这也或许是企业文化理论在世界各国各种类型的企业管理时间中历经近30年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其实,在企业理论兴起之前,我国企业管理中就有很多“文化建设”的实践了,只是没有这样称呼而已,比如近代天津东亚厂的“东亚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鞍钢宪法”、“铁人精神”等。有了这样的传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后,就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积极回应。近30年来,企业文化在我国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阶段、90年代的消化吸收阶段和最近10年的创新与发展阶段后,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特色:
从理论方面看,在持续吸收与借鉴西方企业文化基础上,我国的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呈现了更多的“中国元素”,比如企业文化理论与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相融合的问题、企业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结合、企业文化与中国转型经济理论和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结合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是我国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研究的独特贡献。
在实践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各类所有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呈现持续发展与深化的趋势。作为企业文化最高层面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建设,为我国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做大做强基础上“做久”起到了重要的价值观指引作用;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员工中的传播和实践,与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对于强化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而以企业形象建设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建设,这为提高我国企业形象、创建现代企业品牌企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30年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就值得我们嘉许,但是似乎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有“虚假繁荣”的一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如何将企业文化这样一种西方管理理论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独特的管理实践模式相结合?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将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如何找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良性互动的方法与途径?如何考察与看待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在更大程度上消除文化建设中的“两张皮”问题,寻找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新模式。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无数的企业发展实践证明,以崇尚道德和人性为核心价值的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企业成长的航标。沿着科学化与人性化的道路前进,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既成就颇丰,却也任重道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