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之---扁鹊哥哥的启示

liwujian 爱畜牧 2015-11-15 11:47:00
有一则故事流传很广。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3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却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诊疗前后无甚感觉,一般人不知他事先已除病因,所以名气全无;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而我治病于严重时,人们总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开刀敷药,以为我的医术最高,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理性告诉我们: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这就是所谓的“防患于未然”。但相比较而言,从事事后控制的人却容易传播声名,得益最多。可见,世人的认识和事实是存在差距的:钻石贵,于人可有可无;大米贱,人们却顿顿得吃。话说回来,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重大损失后再寻求弥补,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扁鹊”,也得“伤皮出血”,还有可能“回天乏术”。

  上文中的故事,实际上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普通人生病,既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更不可能先知先觉,一些没有显现的症状很难被发现。或许理论上可以说要重视事前控制,但如何于事前知晓并控制、为什么要控制、什么时候控制和采取什么方法控制等,都是很难把握的。因此,人们若没有感到身体严重不适,一般是不会去看医生的;而等到病重后,也只好去找“扁鹊”作事后控制了。

  从另一方面来看,故事中的长兄虽有事前控制能力,但由于他的“沉默是金”,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些同事那样,虽然工作能力很强,但不善表现,加之单位又缺乏传播相关信息的机制,从而“名气”远不及那些能力平平却善做“表面文章”的人。相比来看,扁鹊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医好了算其医术高明,治不好也只能解释为“命该如此”,长此以往,名气当然会越来越大,受到万众景仰。这看起来似乎很不公平,然而从信息学的角度来看,扁鹊的成就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病人确实只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治疗效果。假如有办法让人们获悉疾病的前期症状,那么扁鹊长兄和中兄的名气也必会与其医术相符。

  人们在职业生涯中也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作很努力的员工难以得到认可,反而是一些善做“表面文章”的人容易获得赏识。我们生活在一个基本靠印象决定一切的现实中,人们判断事物往往不是靠想(动脑筋、分析、思考),而是靠看(表面、表象)、靠听(人云亦云)。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不应只凭表象、尤其是那些刻意为之的“表面文章”来判别一个人的优劣与高下,要做一个能够慧眼识人的智者,要能透过事件发展的表象发掘出善于“事前控制”的人才。而对于员工来说,及时反馈工作中的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既能让管理者及时掌握工作的进展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应对;又能让管理者看到你的努力和成绩。要知道,往往在默默无闻的过程中,你就可能错过了来自管理者的进一步支持,从而成为“扁鹊哥哥”。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