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是稻田害虫的天敌,可使稻田不施或少施农药,减少农药污染,提高稻谷质量。并且蛙的排泄物可作为水稻的肥料。而稻田水温、含氧量及pH适宜,为蛙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因此,把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使两种不同的生产在同一场所进行,充分利用稻、蛙的共生关系,发挥其互生共利作用,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一、稻田养蛙条件
选择排、灌水方便、水源充足。保水力强、水质不受污染而肥力偏差的稻田;田埂坚固,不易被水冲垮,能保持水深10—15厘米;在稻田四周沿田埂用尼龙纱窗网围成1米高的围拦;进、出水口处用尼龙纱窗或钢丝网作成防逃闸,防逃闸和围拦都要坚固;稻田中开挖呈“田”或“日”字型的蛙保护沟,沟宽50~60厘米,水深20~30厘米,沟占总面积的20%左右。
二、苗种放养
稻田中适宜放养规格较大的幼蛙,在早稻田中,可放养上年留下来的小蛙;在晚稻田中,可放养当年变态的、规格较大的幼蛙。幼蛙放养前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和3%食盐水混合液浸泡10~15分钟。每亩可放养1000~3000只。幼蛙的规格要求基本一致,以防大吃小。
三、日常管理
(一)稻田施肥、洒药
稻田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化肥一般以尿素作为追肥,不施氯化铰、碳酸氢按等刺激性强的化肥,如要施则改为球肥深施。化肥不要直接施在沟里。稻田中蛙的密度较大时,一般不需洒农药,如确需要洒农药,可以分区进行,即先将蛙赶到稻田的一边,洒药后,待毒性减至不危害蛙的程度,再将蛙赶回来,再洒另一边。
(二)保水
稻田中一般应保持水深10厘米,如需要晒田时,也要保证保护沟里水深在10厘米以上。
(三)投饵
插秧后1周左右放养幼蛙,此时稻田中可供摄食的食物较少,应人工投喂饲料。可用水泥预制一些活动的饵料台,在稻田中定点放置,饲料及投喂方法见第五节第三部分所述。投喂一段时间后,可减少投饲量或不投饲,如稻田中饲料不够,可用灯光引诱昆虫,让虎纹蛙捕食。
蛙的收获,可在割稻前或与割稻同时进行。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