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新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很抱歉,根据你的描述我们暂时难以判断是何种原因引起的,下面向您介绍油葵主要病虫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菌核病:在油葵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且能侵染植株的任何部位。因发病时期和感染部位的不同,在田间常表现立枯、根腐及根茎腐、茎腐和盘腐等4种类型。
(1)立枯:苗期感染后,可使幼根、子叶和茎基部腐烂,并在病部出现白色绒毛状的霉层,扩展后病斑围绕全茎,使植株很快萎蔫枯死。
(2)根及根茎腐烂:一般在植株6~8片叶至成熟期发生,病菌可侵染主根、侧根和根茎部,逐步蔓延到茎基部,使侵染部逐渐变褐腐烂,造成植株枯死。拔出病株,常在土中或近地面的根茎部有一些黑褐色、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菌核。
(3)茎腐:成株期感染茎部,多从茎基部开始,在茎基部出现褐色水渍状大斑,以后出现白色绒毛状霉层,不断向上扩展使茎部易破碎或折断。潮湿时菌丝可在茎表面扩展,干燥时可见茎的髓部生有大量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
(4)盘腐:开花后期,病菌感染花盘,病初在葵盘背面出现一些褐色水渍状斑,湿度大时出现绒毛状霉层,继续扩展后花盘局部或全部变褐腐烂,种子具有霉味和苦味,病盘上空籽和秕粒是健株15~20倍。
防治方法:一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或将病残体深埋入土,减少菌源。二是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0.5%多菌灵进行拌种;三是喷雾防治,在发病初用80%A式多菌灵1000倍喷雾,7-10天一次,连喷2次。
2、油葵黑斑病:可危害油葵叶片、叶柄、茎和花盘,一般在开花后发生,发病初在叶片上产生直径为1~3厘米的褐色小点,扩大后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大斑,中央色淡。呈灰白色,有或无同心轮纹,有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块枯斑,使叶片局部焦枯、破裂或形成穿孔。高湿时病斑两面产生黑色霉层。叶柄感染后,叶柄和叶片一起枯死。茎部感染后,则在茎上产生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长度可达1~5厘米。花盘感染后,则产生许多小型褐色斑点,开始多从花盘背面边缘出现,如环境有利,则引起花盘局部或全部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潮湿时病部出现深褐色细绒状或橄榄色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防治方法:发病前用80%A多菌灵1000倍或80%新锰生800倍喷雾防治病害的发生,发病后用43%戊唑醇4000倍喷雾治疗。
3、油葵霜霉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根据发生时期和症状特点可将症状分为4种类型。
(1)矮化型:植株严重矮化,节间缩短,根系发育不良。叶褪绿或在叶片上出现沿主脉或侧脉褪绿的花叶型病斑,若遇降雨或高湿,在病叶背面则出现浓密的白色霉层,病株往往不能形成花盘,即使形成花盘,花盘也很小,结实率极低。
(2)叶斑型:植株生长发育良好,但在叶正面或沿主脉附近出现大型多角型的褪绿斑,而在叶片病部的背面则出现白色致密的霉层。
(3)花果被害型:主要发生在油葵生长发育后期,病株花干枯,籽粒不实,种子秕瘦,花盘常不弯垂,也无向阳性。
(4)潜隐型:外部症状不明显,病原物局限在植株地下部分,有时也侵染到地面以上25~30cm处使茎呈淡绿色,髓部周围细胞呈淡褐色。此症状是植株对病原产生抗性的表现。
十一、防治方法:一是种抗病品种如新葵杂3号、4号。二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三是用种子重量0.3%的甲霜灵进行拌种;四是喷雾防治,在发病初用25%绿沐700倍或甲霜灵500倍叶面喷雾,7-10天一次,连喷2-3次。
4、地下害虫的防治:结合整地亩用地达1600-2400克,均匀施入土壤,以杀死存活在土壤中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对金龟子发生的地块,可用甲壳虫或盖乐本进行叶面喷雾。
你也可以在工作时间拨打省林科院园林花卉研究所胡一民老师的电话:0551-65326013。电话中交谈,收获会更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