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高档清香翠绿型铁观音乌龙茶品质特征:外形壮实圆结,匀净,圆球形,干茶色泽翠绿较油润;香高持久,汤色翠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甘滑,耐冲泡,具有特殊的高山风韵和“观音韵”,叶底软亮匀整翠绿。
乌龙茶采摘技术
1.严格茶叶采摘技术
1.1 采摘时期 春季茶蓬有10%~15%,夏秋季8%~12%的新梢达到中开面采摘标准时,即开采(参见表1)。
表1 高山茶采摘期
季别 |
发芽时期 |
采摘时期 |
春茶 |
3月下旬 |
4月中旬到5月上旬 |
夏茶 |
5月下旬 |
6月中、下旬 |
暑茶 |
6月下旬 |
7月中、下旬 |
秋茶 |
8月上旬 |
9月中、下旬 |
冬茶 |
9月下旬 |
10月下旬 |
1.2 采摘方法 手采。用双手提手采摘,采摘标准易控制,速度较快。 剪采。用剪刀或刀片剪采,速度较慢,但可减少鲜叶损伤。
1.3 鲜叶分级 叶采摘根据其鲜嫩程度、均匀度分别采摘、加工。合格鲜叶(茶青)必须完整、新鲜、均匀;加工制作高山茶鲜芽叶组成分级如下表2。
表2 鲜芽叶组成分级表
级 别 |
驻芽二、三叶 |
单片嫩叶 |
一 |
≥90% |
无 |
二 |
≥70% |
≤10% |
三 |
≥50% |
≤20% |
1.4 合理采摘 采摘小至中开面驻芽2,3叶或3,4叶嫩梢为标准,实行分期分批采摘,确保每一批采下的鲜叶原料嫩度、叶片大小基本一致。春季茶青持嫩性较好,以采摘中开面为主;秋季气候干燥,茶青持嫩性差,以采摘小开面为主。冬茶又叫冬片(立冬后采),采摘标准介于春茶和秋茶之间。创新采摘技术,对于肥培管理好生长旺盛的新梢(尤其是台刈、重剪更新的茶树,新梢长至10多片新叶,尚不能形成驻芽),可视新梢中部大部分叶片(约占60~70%)达成熟度时,采用两种方法采摘,一是用采茶剪,一次性留鱼叶或一叶采下,经凉青、晒青后,及时把每个已成熟,但未粗老叶片采下,其它均弃之不用;二是分批即时采下新梢上达成熟度要求的单片叶,直至最后顶部芽梢达开面标准时再采回驻芽2~3叶或3~4叶嫩梢。板下的或分期分批采下的单片叶宽大肥厚,经加工仍能制成优质乌龙茶(如铁观音单价可达160元/kg),增加产量30%左右。
2.1 掌握天时采茶青 气候条件是影响乌龙茶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晴天采制的茶叶品质为好,阴天次之,雨天最差。然而同样是晴天,又以午青(上午10点至下午2点)制成的品质最佳,下午青或晚午青(下午2点至5点)次之(也有认为下午青所制品质最佳),晚青(下午5点以后)较差,早青(上午10点以前)最差。早青大多带有露水,不利于晒青,晚青下山较迟,大多错过晒青良机,成茶品质也差。北风晴天采制的茶青比南风晴天好,芳香物质散失少,成茶香气清高,滋味浓厚鲜爽,因此须抓住晴天的有利时机,在保证茶青质量的前提下,安排北风晴天或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2点加班突击采茶,雨天一般不采茶。
2.2 保持鲜叶新鲜完整 做到四分开。在鲜叶采摘、运送、贮放等环节,不得损害鲜叶的新鲜度与完整性,须用竹笼、竹筐来装运,杜绝以编织袋装运鲜叶。采回的鲜叶须及时分别摊放和加工,做到四分开:即不同品种分开,早青、午青、晚午青(或下午青)和晚青分开,老、嫩青分开,干、湿青分开。
高山清香翠绿型铁观音乌龙茶采制新技术(之二)
乌龙茶做青技术
1.茶青的摊凉和萎凋(晒青和加温)
茶青采回后,及时置于贮青间薄摊20~30min,以散热量、降叶温、复活力。对叶表水分未干的茶青决不能晒青和加温萎凋,在特殊情况下采回的雨水青,可用6CT―6型茶叶脱水机脱水(注意避免鲜叶损伤)。
萎凋有晒青和加温萎凋两种方法。萎凋程度依茶树品种、鲜叶的厚薄有所不同,要求比传统闽南乌龙茶(浓香型)略轻,叶片稍萎软塌下,叶色稍转暗为宜。减重率春茶5~8%,秋茶3~4%,含水率73%左右。(1)晒青。不能直接在水泥地板上晒青,应将茶青均匀地置于笳笠、水筛或白色晒青布上晒青,摊叶要均匀、不重迭(0.5~1kg/m2),晒青以弱光和中强光为宜,多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中午前后也可晒青,但阳光强烈时需在遮阳条件下晒青。晒青时应轻翻2~3次,晒青时间长短和程度须依气候、鲜叶、老嫩和含水量而定,一般阳光较强时,只需5~10min,气温较低、阳光弱时,约15~25min。(2)加温萎凋。阴雨天或傍晚采回的鲜叶无法晒青,可进行加温萎凋,一般采用萎凋槽或热风萎凋,萎凋时将鲜叶均匀疏松地摊在萎凋帘上,厚度15~20cm,通风后使表层叶微颤为宜,叶面有水时需先鼓冷风或用茶叶脱水机脱水至无水后再鼓热风。风温掌握在 38℃ 以下,以30~35℃为宜,每隔20~30min轻翻一次,翻叶时应关闭鼓风机。萎凋程度比阳光的轻些。 萎凋好的茶青,应轻抖翻拌茶青,散发热气,然后置于凉青架上摊凉“还阳”30~60min。以利做青作业的进行。
2.做青 做青是乌龙茶初制过程的关键工序,对乌龙茶品质的优劣起决定性作用。
2.1.做青技术。摇青的次数、转数、时间和间隔时间,随季节、品种、地区、气候及晒青程度不同而异,一般掌握“重晒轻摇、轻晒重摇,摇青的时间由短到长,凉青时间先短后长,摊叶先薄后厚”的方法。
2.2.看青做青,看天气做青。一是看青做青。(1)看品种做青,铁观音叶肉及角质层厚而硬,不易发酵,可重摇、需增加摇时和摇青次数,以加强叶片磨擦,促进发酵。(2)看嫩度做青。茶青嫩,含水量高,宜轻摇薄摊多凉。对纤维化、角质化程度高、含水量较低的老叶,宜重摇厚摊少凉。二是看天气做青。(1)春季,尤其是我县高山茶区(海拔 600m 以上),往往云雾弥漫,温度低湿度大,青叶失水慢,做青前期轻摇,薄摊、多凉促进走水,做青中后期适当重摇、厚摊,促进叶内化学变化。(2)夏暑季节,气温高,湿度较大,青叶发酵快,宜轻摇薄摊短凉,防止发酵过度。(3)秋季。温、湿度较适中,茶青含水量一般偏低,叶张偏薄,宜比夏暑茶重摇和厚摊短凉,防止失水过度。
2.3.改进做青技术,实行空调控制做青环境。为提高茶叶质量、拉升商品价值,必须创新做青工艺,宜采取“减少投叶量、薄摊、轻摇、长凉青和轻发酵”的新方法,以促进内含物转化,散发水分,减少叶片损伤,使发酵均匀。其步骤:一是摇青量从原来占摇青机圆筒容积的50~70%,减少为30~40%,鲜叶损伤程度比原来减少,新鲜度提高;二是减少摇青次数与力度(即转数),根据青间温、湿度和茶青嫩度与调控杀青时间等因素,确定摇青次数和时间,通常每批茶青摇青3~4次,一摇摇出淡淡的“青气”,摇时3~6min,凉时1.5~2h,二摇比一摇稍重且“青气”稍浓,稍感茶香,摇时5―10min,凉时2~2.5h,三摇摇香,摇至茶青显露茶香和略感“酸味”边缘显红。第三次摇青特别关键,需停机2~3次检查青叶变化情况。摇时20~25分钟,凉时16~18h。(一般每2小时检查一次青间温湿度和青叶变化情况)。摇后均需等青气退后才能再摇。摇青转数适当减少,一般为传统(30~35r/min)做法转数的一半(16~25r/min);三是薄摊。凉青时每竹筛(约 1m2 >)均匀摊叶0.35~ 0.5kg ,摊叶量逐次增加[一般在上半夜(12时)结束摇青],摇青和凉青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气候和茶青的变化状况上浮或下调(见表一和表二)。经上述工艺处理,保证了乌龙茶呈味、呈香物质转化积累。此外,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也可在摇青结束后,凉青时增加摘去嫩叶、老叶、剔除死青工序。至做青结束,嗅茶青不觉有气味或杂味,扭折叶梗不易断且不会有水分渗出,手指触之不觉有湿润感,叶面失光泽呈墨绿色,叶片红边从传统制法占总面积20%左右,减少为10~13%叶色稍泛黄、即可进入杀青工艺。
表一:空调控制做青环境的工艺参数 表二:午青与下午青空调控制摇青和凉青时间比较
工序 |
时间 |
历时
(min) |
凉青 历时(h) |
青间温度(℃) |
青间相对湿度(%) |
|
鲜叶 |
午青 |
下午青 | |
萎凋 |
12:12 |
未晒青 |
4.68 |
|
|
第一次 |
摇青 |
16:53-16:59 (6min) |
17:11-17:16 (5min) | |
一摇 |
16:53 |
6 |
1.8 |
22 |
77 |
凉青 |
17:10-19:00 (1.8h) |
17:22-19:15 (1.89h) | ||
二摇 |
19:00 |
10 |
2.12 |
21.5 |
79 |
第二次 |
摇青 |
19:02-19:12 (10min) |
19:19-19:30 (11min) | |
三摇 |
21:28 |
21 |
14.85 |
21.3 |
81 |
凉青 |
19:20-21:27 (2.12h) |
19:30-21:50 (2.33h) | ||
杀青 |
14:45 (次日) |
|
|
|
|
第三次 |
摇青 |
21:28-21:49 (21min) |
21:51-22:14 (23min) | |
凉青 |
21:50-14:41 (14.85h) |
22:15-14:42 (16.43h) |
观察地点:上杭蛟洋邱坊麒麟山大公凹茶场,记录时 注:同左。间2006年4月30日,当日21时下大雨,摇青机转速26转/min。三摇期间2次停机检查青叶变化情况。
2.4.做青环境调控技术 实践证明,空调间做青的水分散失量大于自然室内做青,因此做青后的茶青含水量前者低于后者;变温处理(20~ 28℃ 范围内),更有利于提高夏暑茶的品质,变温处理又以先高后低为佳(既提高品质又降低耗电量)。需控制青间温度18~ 23℃ ,相对湿度65~80%(依茶树品种、季节、工艺、做青时间的不同而定),青间气温低于 22℃ ,湿度低于75%时,不必开启空调做青;青间气温超过 23℃ 时,需开机调至“制冷”功能,青间温度控制在18~ 23℃ (空调机调温指标应设定在17~ 22℃ );青间气温在 23℃ 以下,而湿度高于75%时,只需开机“除湿”;当两项指标都超过时,调至“制冷”功能;若遇上温高湿大的天气,或鲜叶未经晒青时,需开机制冷,并开启除湿机除湿。此外青房不能密不透风,应配置通风换气机等设施,促进青间空气流通和避免茶叶产生“空调味”。
高山清香翠绿型铁观音乌龙茶采制新技术(之三 )
乌龙茶杀青、包揉和干燥技术
1.改进杀青技术
做青适度的茶青,应及时杀青,以固定品质。杀青掌握“温度先高后低、高温、抖抄、杀老”的方法,减少杀青投叶量,缩短杀青时间。滚筒温度为260~ 280℃ (至少 250℃ 以上),茶青投入后会发出似鞭炮响声(轻微)。首先进行试杀青,在凉青间内随机抽取5-6处茶青共50~ 100g ,投入杀青机中杀青,达到适度后,将杀青叶置于倒钟型杯(90ml),冲泡2-3min,嗅杯盖并倒出茶汁,若有清香、无杂味,汤色亮绿(或蜜绿),滋味清爽、润滑、无苦涩味,稍有微酸感,此时即可正式杀青。大公凹茶场使用的是110型瓶式滚筒杀青机,投叶量为2~ 3kg ,杀青时间一般2~3min,以加快水分的散发和避免叶色黄变和叶绿素破坏。杀至鞭炮声停止,“沙沙”声明显并维持0.5min,倒出杀青叶,当叶片稍干,叶沿硬可碎、手握刺手不能成团,且有断碎感,小叶、嫩叶变黑枯为适度(杀青过程中需不停机验看茶青1~3次)。
2.打边、包揉定外形
定外形方法有两种:一是杀青叶经揉捻机揉捻后,再行包揉;二是杀青叶经打边后直接包揉。为达到市场畅销的清香型乌龙茶外形及品质要求,一般采用后一种方法。
3.甩包(打边)、筛末和回润
对杀青后较干燥及单片叶的茶青(尤其是空调做青叶),经常打边后直接包揉,可防止揉捻破碎、茶汁损失,并增加成品茶的耐泡性。具体做法是:茶青下机后,趋热用布包好,并提起茶包用力向地面摔打6~8次(摔打3~4次后,翻拌茶包后再摔打3~4次使打边均匀),茶青含水量高的甩包次数多,反之次数少,然后筛去碎末进行摊凉回润。打边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道工序,打边可提高茶叶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也是一种保绿工序,红边打掉后汤色叶底明显变绿,价位上升。
4.包揉
包揉是塑造优美外形的关键工序,使用包揉布( 1.4m 见方),速包机、球茶机、松包机等器械作业。杀青叶打边经摊凉回润至常温后冷揉,首轮包揉时经2~3次速包、松包后再速包并置于球茶机上包揉,每次包揉后手工解团需彻底,以免闷热而影响茶叶色泽和香味。解团后筛去碎末,反复速包、包揉、松包6~8轮,[每次包揉后用手工松团或用松包机解块并筛去碎末(根据茶叶外形的紧结度决定用手工解团还是用松包机解团)],然后进行初烘焙。主要流程为:(1)初烘包揉:初烘→速包→松包(重复2~3轮)→速包→包揉→松包(松包机或手工解块)(重复作业6~8轮)→筛去碎末并速包后静置。(2)复烘包揉:烘焙→速包→包揉→松包(手工解块)(重复作业4~6轮)→松包机解块→筛去碎末。
5.烘焙温度
初烘:温度 50℃ 左右,时间15~20min(中间翻拌茶叶一次),主要目的为适当散发部分水份,烘热茶叶以利造形,稳定茶叶色泽。至略有刺手感下机。
复烘:温度 60℃ 左右,时间30~40min(烘焙过程中需翻拌和调换茶叶2~3次)。
经3~4遍的包揉、解块、筛分、烘焙,待造形达到质量要求和摊凉后(含水量18~20%),用速包机紧缩茶包并静置定型0.5~1h,外形固定后解块干燥(足火)。包揉时还应注意:包揉时间一般2~5min,每次包揉后要及时解团散热,以避免黄变、产生闷黄气味。每次速包或包揉后宜静置茶球3~5min,速包松紧程度应掌握前期松,中期紧,后期适当的原则。烘箱门封闭易湿闷,需半开或全开。保持包揉叶含水率在15~45%之间,包揉作业要熟练、快速,以保证乌龙茶外形、汤色、叶底“三绿”和香气清香的品质特征。
6.低温干燥(足火)保色香
包揉造形适度的茶叶,低温烘焙能产生多种且高香的萜烯类化合物,因而应采用60~ 70℃ 的低温烘焙至足干(烘时约1~1.5h),茶叶含水率在5~6%(用专用烘干箱等测水分含量或用手指捻茶即成碎末、折梗即断为适度)。最后拣剔茶梗、片茶、杂物及不成形的茶块(一般5~5.5K茶青制1K干茶)。干燥摊凉后的干毛茶,应及时用真空密封包装或密闭容器盛装,置于干燥、清洁、无异味、避光和低温(2~5℃)条件下保藏,避免色、香、味变化和降低品质,以保证清香型乌龙茶特有的品质特征。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