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参属药食兼用植物珍品,唇形科,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150厘米,分枝多,叶片披针,互生,花期7―9月,花簇生于叶腋处,成轮状聚伞花序,小花唇形白色,地下大量模生白色肉质根茎手指粗,鸡爪状,多环凹,其膨大期9―10月,一般发芽适温15―20℃,生长适温20―25℃,一般亩产鲜重2000―3500千克。种植一年后可以多年采收,又名虫草参,银条菜。
地参具有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且耐寒,耐贫瘠,长势强壮,抗病虫害(病虫害少)不受气候、土壤影响,不与粮食作物争地,种植粗放,适应种植区域广。 地参具有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之效益,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同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保健植物品种。 地参可做菜、保汤、涮锅、油炸、炖肉、泡洒、泡茶。
地参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维生素,B―胡萝卜,18种氨基酸,其中含钙量是牛奶的4倍,具有活血利尿,对降低和稳定血糖血脂,血压等有显著的效果。以其营养独特,性能显著,现与发展加工干品,精片,冲泡粉,茶饮,甚至胶囊,深加工替力巨大。
我县目前全县各乡镇都有种植,全县种植面积在3000―5000亩,其中以沙溪种植面积最多,占全县的80%。目前种规模小,以自产自销为主,或产后送人为主,没有充分认识其功能保健作用,生产和加工规模小。地参的生产替力有待于积极挖掘,而且替力较大。大力种植和深加工地参产业,对于发展我县种植业经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县委政府,特别是农业局以将地参种植作为重点产业发项目。在种植地参的沙溪甸头村给予一定位的推广种植补贴,加快扩种面积,在加大推广种植的基础上,预计今年计划种植5000亩,逐步推广种植突破万亩以上。并培植加工销售产业。
二、 地参的栽培技术
(1) 选择种植地
地参虽然适应能力强,但对于冷浸难以排灌、地下水位高,或7―8雨水季节无法排水的田块不适宜种植。要选择土层深厚疏松,土壤通气好,腐殖的砂壤土上种植,才能产量高。但种植连续3年后必须轮作,以免产量产值下降。特别是新开垦的沙壤土上种植的地参产量虽然产量低,但品质最佳。
(2) 合理施肥
每亩用腐熟农家肥1500―2000公斤,草木灰500公斤,复合肥料10公斤,磷肥40公斤,有机复合化肥20公斤,将各种化肥施于畦底层,覆盖2厘米左右土层,然后下种参,并施农家肥和草木灰,盖土厚20厘米左右。
(3) 播种时期
一般在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3月均可播种,但最佳播种节为2―3月份。种植上一般采取根茎种植,极少有育苗移栽。种植规格:一般采用开畦条播,种植时应选择粗壮、优质的根茎作种参,将短小的种参直接下种,将较长的根茎分切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下种。畦宽1.5米左右,行宽40―50厘米,每畦内摆三行,株距10厘米,畦深8―10厘米,沟要直,沟深在45厘米左右。每亩用种参5―10千克。
(4) 中耕管理
播种后浇灌一次出苗水,苗期锄草松土2―3次,并结果锄草松土时看苗追肥,一般亩追施复合肥10公斤并进行浇水,若其后生长长势较弱,可以再追追施一次肥,追肥量因其而定。长势较强可以只追肥一次。3月份4月份各浇水一次,5月份浇水二次。以保障正常生长。
(5) 病虫害防治
地参一般无病害,或发生病害少、发病轻,主要是虫害,所以加强地下和地上两部分的害虫预防和防治,在播种盖土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喷雾,可用90%敌百虫,100克/亩兑水1000倍液喷施土表,或百树得200克兑水1000倍液喷雾,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地上部份可用40%乐果50―100克/亩,兑水800液喷施防治金龟子、卷叶虫等地上部分害虫。
(6) 分批收获
到地上茎叶自然干枯,进入11月底以后,开始采挖,采挖的根茎必须洒净,去除两头芽尖,马上进行晒干。做到采收一批,洒净晒干一批,或一次性采挖交销加工厂处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