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生蚝]王志刚:发掘生蚝商机捕捞出千万财富

wu284005016 CCTV7 2016-04-20 08:27:00
文章导读:上岸以后只卖3元一斤的生蚝,等端上了大中城市的餐桌,价格就飙升到了15至18元一个。 2015年,这些生蚝给王志刚带来2000多万元的销售额,每天他都要捕捞十几吨的生蚝上岸。这么多的生蚝,究竟是哪里来的呢?

[致富经]海上迷宫里捞金的人 20160419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致富经:海上迷宫里捞金的人(2016.4.19)

  这是一个面积一万多亩的海上迷宫。海面之下却生长着一种长得像石头的生物。而这种又咸又鲜的东西,却能在一天之内,身价翻涨数十倍,变成餐桌上的一道顶级美味。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就是他。看山东省乳山市的王志刚,如何在一个个细节中发现大商机,又是怎样靠着夏天烧烤摊上的一个秘密打开销路,每年在十几万的浮球下面,捕捞出千万财富!

  这里是山东省乳山市的一个普通码头,妇女们正在敲打的东西,浑身覆盖着泥土,看上去就像一块块的石头。然而王志刚却每天都要从海里成吨地捕捞它们,甚至动用了大型的吊车运送。

  王志刚:我们这大的一船在两万斤左右,四吨。

  记者:一天出几船?

  王志刚:一般四船。

  虽然根本看不出来,这裹满泥土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可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的价格就会飙升到15到18元一个,然后变成餐桌上的一道美味:生蚝。

  可是,味道鲜美的生蚝,在刚刚捕捞上来的时候,吃起来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味道。

  记者:好咸啊。

  2015年,这些生蚝给王志刚带来2000多万元的销售额,每天他都要捕捞十几吨的生蚝上岸。这么多的生蚝,究竟是哪里来的呢?

  

[致富经生蚝]王志刚:发掘生蚝商机捕捞出千万财富

  这是一个由几十万个海上浮球组成的迷宫。没有十年以上的驾驶经历,根本无法在其中自如的航行。每个浮球中间都有绳索相连,稍不留神,发动机就会卷入其中。

  这座海上迷宫的设计者就是王志刚,这一天海面上尽管刮着五级的风,他还是坚持出海看一看。

  王志刚:这一片有几百亩。

  记者:养殖的面积一共有多大?

  王志刚:一共有一万多亩。

  记者:能分清哪一片是你的吗?

  王志刚:能,我们自己的球上都有标记。

  王志刚养殖的生蚝,就深藏在浮球的下面。刚捞上来的生蚝,王志刚一般都会先请朋友尝个鲜。

  祝旦鹏:味道好咸。

  原来,刚捞上来的生蚝里充满了海水,咸味自然盖住了鲜味。那么在用纯净水冲洗过后,生蚝的真实味道到底怎么样呢?

  记者:好吃。

  王志刚:吃进去有种甜的味道。

  每两个浮球中间,都绑着一个四五十斤的养殖笼,笼子需要靠人力拽上船,再统一用吊车吊上码头。

  每天十几吨生蚝的捕捞量,在乳山当地的同行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规模,都是从王志刚在每一个细节中发现的商机开始的。

  王志刚23岁结婚以后,身上所有的积蓄只有母亲留给的200元钱。而那时候一罐液化气的价格是260元,这就是说,他手里的这点钱,连伙都开不了。

  可这却激发起了王志刚强烈的赚钱欲望,他靠着这片海,养虾养蛤蜊,到了2000年,手里竟也攒了几十万,过上了小富即安的生活。

  没想到,这一年,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从天而降。蓬莱的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看上了乳山优良的海水质量,所以通过朋友找到王志刚。企业主要做出口的海产品加工,他们想订的货就是生蚝,然而这笔订单的数量,却是一个王志刚从来没想过的数字。

  客户:总一年毛量的话有三千多万斤,他那边承担一千多万斤的量。

  而且客户要求,这一千多万斤最好一年之内交货,可是生蚝正常的生长周期是三年,王志刚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王志刚:当时实际的能力(是)一两百万斤左右。肯定有压力,没养那么多肯定有压力。

  每年一千万斤的生蚝,就意味着一旦做成了,就有近一千多万元的销售额。可万一养不活,这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就有可能把王志刚拍得倾家荡产。并且一千万斤的订单,意味着前期巨额的投入,王志刚这个山东汉子,当时就决定,不仅要做,而且一定要做成!

  王志刚:当时的情况资金上的问题短缺,干不了这个,最后鼓足勇气继续干下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志刚想到了一个办法,不仅没有借钱,还竟然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货交齐了。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这里是山东省荣成市的一个货运码头,这一天王志刚专程开车100多公里来这儿,却是为了找一种最不好卖的生蚝。

  王志刚:穿绳,怎么养。

  这种穿在绳子上养殖的生蚝,长大之后,在当地十分的不好卖。

  养殖户:不好卖,我们这个地方不好卖。有很多很多养的,上市场基本上很少很少。

  可就是这种不好卖的生蚝,王志刚却要一口气买整整四船,总共十四吨的货。并且,几乎每天都要拉走两到三车!

  王志刚:就是那边的,正在走的那艘。今天要四船。

  记者:都是今天要?

  王志刚:对。

  这些生蚝,在王志刚眼里都是摇钱树,只要有了它们,王志刚就可以做到一年内交货一千万斤。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荣成地区的海域养殖品种多,密度大,海水里的养分逐年下降,这导致大部分生蚝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停止了生长。肉不够肥,自然卖不上好价钱。

  养殖户:没办法,一个养的太多,竞争力太大,人家拉回去以后卖4块钱,我们几毛钱还觉得高。

  然而对王志刚来说,这却是一个天大的优势。他以每斤0.5元的价格,从荣成收购现成的生蚝,再投入自己的海域育肥。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生蚝就可以捕捞销售。

  王志刚:他现在养的是一年,我们回去养也是接近一年,再养八个月就可以上市了。

  记者:还能再往大长?

  王志刚:不管养多大,它的肥满度是达不到的,很瘦,我们回去要育肥一下,才可以上市。

  用这样的方法,王志刚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就交齐了一千万斤的货,他也因此在2005年,摇身一变成了当地规模数一数二的养殖大户。然而从荣成进生蚝的过程却不总是一帆风顺,这一次就让记者赶上了一个突发情况。王志刚像往常一样开来了大卡车,想一次性进四船生蚝,对方却说什么也不同意了。他们甚至因为这事,闹得很尴尬。

  王志刚:都是背包拉,全部都是背包拉。

  养殖户:不能用背包。

  王志刚:我知道,他明天不就捎回去了,能拉都是背包拉。

  养殖户:他不。

  王志刚:他又不止一个包。我平常拉都是这样的拉法,拉回去一个包。

  “背包”是王志刚他们的行话,那么,他们究竟为什么会因为“背包”而争执起来呢?

  记者:怎么回事?

  王志刚:我们讨论这个包,他不让用。不用这个包的话,我们就拉不了这个货。

  记者:说的是这个网兜是么?

  王志刚:对,他们可能下午或者明天还需要用,但是我们送不来。

  记者:那怎么办?

  王志刚:这卸下来也要拉,不拉肯定不行。

[1] [2] 下一页

文章: [致富经生蚝]王志刚:发掘生蚝商机捕捞出千万财富>    文章导读:上岸以后只卖3元一斤的生蚝,等端上了大中城市的餐桌,价格就飙升到了15至18元一个。 2015年,这些生蚝给王志刚带来2000多万元的销售额,每天他都要捕捞十几吨的生蚝上岸。这么多的生蚝,究竟是哪里来的呢?

  原来,他们口中的“背包”,就是这种装生蚝的巨型网兜。船上的生蚝都是散装,不用网兜,生蚝怎么运到车上拉回乳山呢?这时候,王志刚突然想起网兜下面一个特殊的设计,顿时想到了解决办法。

  记者:他现在拽的这根绳,就是一拽就松开了。

  王志刚:一拽就松开了,绳一扣压一扣,一拽就松开了。

  仔细一看才发现,每个网兜的底部都是用绳子绑成的活扣来固定,只要使劲拽绳子,网兜就会从底部撕开,生蚝就自然掉了出来。

  工人:拽绳子。

  刚把网兜的问题解决,还剩最后一船货的时候,王志刚却又发现了一些异常。船离岸还有好几米远,他竟然就说船上有死的生蚝。

  王志刚:死了。

  记者:这么远就能看见?

  王志刚:能看见。

  隔着几米远,王志刚究竟是怎么看出来,船上的生蚝有死的呢?为了证明自己说的话,装车后,王志刚当场捡了几只生蚝给记者看。

  王志刚:看,这种开口的就是死的。

  隔着几米远,王志刚就能看到生蚝身上一厘米的小裂缝,这不仅是他多年养殖生蚝的经验,更让客户对王志刚刮目相看。

  客户:他粗中有细,也是挺精明,也是山东人的风格,也挺豪爽的。

  从荣成收购来的生蚝,要抓紧时间拉回乳山,剪断绳子,重新放进养殖笼,投入大海。那么,为什么同一种生蚝,拉回乳山之后,就要从绳上养殖,变成笼内养殖呢?

  王志刚:受风浪的影响,我们这边风浪太大,必须要用笼子养殖。

  记者:笼养的话能抗几级风浪?

  王志刚:八九级没有问题,再大就不行了。

  王志刚说,在荣成总也长不肥的生蚝,放到乳山的海域六个月到一年,就能快速变肥。

  王志刚:我们这边的肥满度可以达到九成,他们那边只有五成。

  事实究竟是不是像王志刚说的那样呢?新的一批生蚝捕捞上岸,他现场打开一个给记者看。

  王志刚:看这肥满度能达到多少。

  现在,山东荣成60%以上的生蚝,都被卖到乳山来育肥。到了2010年,王志刚已经承包了7000亩的水域养殖生蚝,这不仅迅速完成了每年一千万斤的产量,还能多出来卖给当地其他的加工厂。

  可是2010年,王志刚却做了一个反常的决定,原本每个笼子应投放六七十斤的生蚝,可他却坚决把重量减少为45斤(www.cyonE.com.cn/),这意味着他每年的产量将减少四分之一。可没想到,这样做之后,他的销量却增长了至少30%,这竟然都和王志刚在客户订单里发现的一个蛛丝马迹有关。

  从海里捞上来的生蚝,要先在岸上初步地拆分,然后运到加工厂用机器清洗,接下来进行更细致地加工。可在加工厂里,记者发现,同一批生蚝,在这里却有纯肉、半壳、全壳三种不同的加工方式,这又是为什么呢?

  客户:我们肥满度、长度、整壳的重量,我们进行不同的产品加工,所以先期把够重量我们改成全壳类的,够一定长度我们做成半壳,这个也不够那个也不够但是肉很肥满的,我们要进行去壳,以后把它的肉取出来深加工。

  而王志刚恰恰注意到,从2010年起,客户给他发的订单里,带壳生蚝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价格比不带壳要高出许多。

  汤新华:这几年市场销得比较不错的是带壳的,基本上都卖壳,卖给加工厂带肉的很少。

  可如果按照原来的养殖密度,生蚝的壳很容易挤压变形。于是,王志刚果断地降低了养殖密度。

  王志刚:别人一笼六十斤,我可能就四十五斤这样。

  

[致富经生蚝]王志刚:发掘生蚝商机捕捞出千万财富

  这样一来,虽然产量降低了,可找王志刚订货的人却成倍地增加。

  客户:别人有时候养的牡蛎形状呈弯曲形状,有的是比较弯,有的是比较细长,在市场上销售不太受欢迎。他加工牡蛎形状比较好,比较适合做半壳的。

  那么,三种方式加工出来的生蚝,分别被做成了什么样的产品呢?

  2014年,王志刚又在客户众多的订单里,发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因为这个发现,他从2014年开始养殖一种特殊的生蚝。

  王志刚:海上现捞上来一袋。这就是三倍体牡蛎。

  这种三倍体牡蛎,表面上和普通生蚝长得一模一样,却有一个普通生蚝比不上的优点,这也是王志刚今年赚钱的秘密武器。而这一切还得从他夏天发现的另一个秘密说起。

  在夏天的烧烤摊上,生蚝是最常见的食物,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北方夏天餐桌上的生蚝,绝大部分都不是新鲜捕捞的,而是前一年冬天就提前冷冻的冰鲜生蚝。这是为什么呢?

  汤新华:大部分是冷冻。新鲜的很少,牡蛎产卵季节都在六七月份,都产卵了,基本上肉不好,质量不好,只有吃冷冻。

  这样的生长周期,让王志刚很苦恼,因为夏天他这里没货,可偏偏来要货的特别多。

  王志刚:夏天要货的要多,主要全国用来烧烤,主要是烧烤多。

  就在王志刚苦苦思索,怎样才能在夏天供上新鲜的生蚝时,他听说了一条消息,就是一种新的三倍体牡蛎,已经被省水产部门育苗成功,他立刻在自己的海域率先投放了这种生蚝。

  王志刚:三倍体最大的优势,不需要我们6、7、8、9这四个月当中没有牡蛎的情况下,这个产品顶上去,肥满度很好的这个。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生蚝的产业链在山东沿海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企业分工明确,但是经过多个环节的层层加价,上岸以后只卖3元一斤的生蚝,等端上了大中城市的餐桌,价格就飙升到了15至18元一个。

  客户:在王总那个地方,运输过来牵扯到很多运输成本,加工成本也是非常高的,然后进行冷链配送到下一级的时候,还有这么一个(环节),完了才能再到饭店,饭店再经过(加工),这个环节都是比较多的。

  并且,流通环节过多,有时也不能保证生蚝的新鲜度。王志刚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随后的一个决定,竟然每年又增加了近几百万元的销售额。

  在王志刚的公司里,有一个神秘的小厂房,这里每天进行的事,就是让他每年多卖几百万元的秘密。

  王志刚:都是卖到哪的。

  原来,从2015年起,王志刚自己开了网店,直接面向市场,进行销售,让自己的利润变得更高。

  为了保证生蚝的新鲜度,清晨捕捞上来的生蚝,当天傍晚就要发出去。同时,机器冲洗容易破坏生蚝的壳,王志刚就把网上销售的生蚝,改成了人工冲洗。然后,按生蚝的大小,制定不同的价格。

  王志刚:最大的,拿手比,多少钱,配什么工具。

  因为价格公道,王志刚的生蚝在网上销售火爆,就连给他送快递的快递员,都因此沾了光。

  快递员:每月因为他家我多赚一万多。

  现在,王志刚的合作社已经有50多户农户,养殖面积一万多亩,2015年销售2000多万元。下一步,他打算继续改进捕捞的技术,节省人力,进一步提高捕捞效率。

上一页  [1] [2] 

文章: [致富经生蚝]王志刚:发掘生蚝商机捕捞出千万财富>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