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猪肉供给和价格问题受到社会关注。9月初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26日至9月1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2.4%。其中,猪肉每公斤批发价格为34.59元,上涨8.9%。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猪肉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引发养殖户疯狂补栏,很多养殖户处于想养又不敢养的状态。对此,近日各部门也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维护经济稳定。
9月8日,据新华社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8月31日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银保监会等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部门相继印发文件,出台17条政策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发展。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基础设施、贷款贴息、保险、推动粪污处理、补贴补助、养殖用地、禁养区划定、运输、抵押贷款、农机等方面。
其中,基础设施方面,对2020年底前新建、改扩建种猪场、规模猪场(户)和禁养区内规模养猪场(户)异地重建等给予适当补助,支持动物防疫、粪污处理、养殖环境控制、自动饲喂等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适当增加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重点支持生猪生产发展、动物疫病防控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超六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各个国家陆续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带动了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全球肉类消费造成直接的影响,人均肉类消费逐年增加。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达12.3千克/人。
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多部门出台17条硬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发展
特别对中国消费者,猪肉是人们餐桌上最常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是中国人的刚需。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肉类消费中,猪肉消费占比达62.9%,中国对猪肉依赖性较强。
人造猪肉可能会成为猪肉替代品
中国人对猪肉的需求量大且短期内不会改变,但值得注意是的,随着素食消费逐步发展,未来猪肉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外,在健康概念普及下,人造猪肉未来可能会成为猪肉的替代品。好奇、健康、不杀生是消费者愿意尝试人造肉的重要原因。在肉质口感方面,消费者对人造猪肉更感兴趣,比例为31.5%。
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多部门出台17条硬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发展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素食主义、人造肉等消费观念兴起,可能会成为更长期的猪肉产品竞争对象,需要提前布局进一步提高猪肉产品的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
传统生猪养殖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
从当下来看,传统生猪养殖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一方面,生猪养殖容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养殖过程中对疾病等预防手段有限。另一方面,生猪饲养成本逐渐变高,仔猪成本、喂养生猪的玉米等饲料成本、人工成本、生猪出栏时间等让许多传统的养猪户利润呈现下滑趋势。
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多部门出台17条硬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发展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如何借助AI、智能科技手段降低成本、提高猪肉产量是相关企业的主要考虑因素。
人工智能与养猪产业结合:AI养猪
此前,阿里云和京东都已实现了“AI养猪”,2018年3月 ,马云在深圳云栖大会上签约了阿里云和四川特驱集团合作的“世界首创AI养猪”项目。2018年11月,京东发布了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这些都可以成为借鉴的例子。
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多部门出台17条硬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发展
生猪养殖更标准化、专业化
未来生猪养殖更将标准化、专业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生猪养殖专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未来,细分企业不断整合壮大,而其他养殖户走向专业化分工。除了传统的繁育到肥猪出栏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外,未来,“种猪培育→仔猪哺育→育肥饲养” 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比例将不断增加。
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多部门出台17条硬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发展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