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平稳有基础 生猪养殖渐恢复

meifufeed 人民日报海外网 2019-09-09 08:45:59

当前,我国物价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态势,其中一些食品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中秋、国庆双节将至,这些“身边物价”能否稳得住?老百姓的“菜篮子”能否拎得轻松?近日,本报记者分赴多地,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基地、农贸市场和商超,采访种植大户、养殖企业、有关部门和专家,详细了解猪肉、鸡蛋、鲜菜、水果等涉民生食品价格现状、成因与走势,从今天起推出“‘身边物价’怎么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近期,猪肉价格明显上涨,一些老百姓觉得“菜篮子”沉了。据商务部监测,8月份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9.58元,同比上涨47.8%。

猪肉价格既关系到消费者的“小账”,又关系着经济运行的“大账”。百姓餐桌上的肉有保障吗?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恢复生猪生产?未来猪肉价格走势如何?

猪肉价格为何涨?

非洲猪瘟疫情和猪周期叠加是主要原因,“组合拳”集中发力,保供稳价

傍晚时分,正是超市营业高峰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家超市里,人头攒动,猪肉摊位却稍显冷清。

“22块一斤,比前段时间又贵了。”市民吴女士边挑选里脊肉边对记者说。随后,记者连续走访哈尔滨的多家超市发现,猪肉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而且几乎没有折扣。

北京农产品市场的“晴雨表”――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监测显示,8月10日,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2元/斤左右,9月2日达到16元/斤左右。“这一段时间,猪肉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说。

猪肉价格为何上涨?“主要原因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持续下滑,猪肉市场供给偏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介绍,一些养殖主体对市场预期不稳,在该补栏的时候未能及时补栏,生猪存栏量下降。

农业农村部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7月份,全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同比下降32.2%,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730.34万头,同比降低11.3%。

此轮猪价上涨还受到周期性因素影响。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运行调控处处长赵卓表示,去年年中,猪价跌至周期低点,随后猪价开始步入新一轮上涨通道。可以说,疫情和“猪周期”共同推动了价格上涨。

供给偏紧,猪价上涨,老百姓碗里的肉还能有保障吗?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从短期看,当前部分屠宰企业冻猪肉库存量较高,进口鲜冷冻猪肉快速增长,再加上中央和地方储备调节能力增强,有利于促进中秋、国庆期间猪肉市场均衡供应,节日期间消费者不必担心买不到肉。

从长远看,为了保障猪肉长期稳定供给,今年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稳市场。一方面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目前大部分省份的疫区已全部按规定解除封锁,生猪生产和运销秩序逐步恢复。另一方面,加快恢复生猪养殖主体的积极性,加快生猪产能恢复。政策“组合拳”集中发力,猪肉市场总体稳定,市场肉类供应有保障。

市场供应稳不稳?

增加进口、发展替代品、发放临时补贴,既让市场供得上,也让百姓吃得起

从生猪补栏、出栏到形成供给需要一段时间,有人担忧,短期内如何保障市场稳定?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处长辛国昌介绍,补齐市场供需缺口,确实不会一蹴而就。但从肉类总体供应看,考虑到进口增加、替代品生产发展较快等因素,老百姓碗里不会缺肉。

猪肉进口增加。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上半年猪肉进口81.9万吨,增长26.4%,预计全年进口增量将超过60万吨。

替代品生产发展较快。当前猪肉替代品生产增势明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禽肉、牛肉、羊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6%、2.4%、1.5%。“特别是禽肉生产周期短,产能处于高位,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起到调节余缺的作用。”辛国昌说。

“猪肉价格较高,会分流部分需求。”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农业农村部数据表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猪肉消费需求下降。据监测,1―6月集贸市场猪肉消费量同比下降12%,预计全年猪肉需求量减少约10%。

不仅是保供给,各地各部门在流通、市场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出台了有力举措。畅流通――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对整车合法运输种猪及冷冻猪肉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保秩序――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扰乱市场秩序,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保民生――多地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金额约24亿元。

有人担心,猪肉涨价会不会拉动整体物价大幅上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CPI上涨约0.59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猪肉在CPI篮子中权重在下降,而且价格上涨并不会完全传导给CPI。当前,市场各类产品整体供给充裕,居民食品消费日益多元,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的基础。

产能咋恢复?

精准破解养殖难题,保障“有钱养”“有地养”,逐步恢复生猪养殖

这几天,位于四川绵阳安州区清泉镇金泉村的金泉养殖有限公司一派繁忙,物品消毒通道、人员消毒通道、废水处理区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建。

“区里对养殖场提供不少资金优惠政策,我们抓紧提升养殖管理水平、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为扩大养殖规模增添底气。”负责人肖太军说。作为安州区最大的养殖场之一,目前公司存栏生猪1200余头,其中母猪存栏量180余头,生产秩序稳定。

养殖户和企业信心逐步恢复背后,是各项政策的强力支撑。“尽快恢复生猪养殖,是稳定猪价的根本之策。”李国祥说。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些市场主体生产信心不足,在土地、资金等方面遇到难题,各地各部门正精准施策、恢复生产。

多措并举增信心,化解“不敢养”。农业农村部提出,加快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发放,尽快将补助资金兑现到养殖场(户)。四川省实行生猪生产红线制度,在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上对养殖主体给予充分考虑。江西省全面启动生猪复产增养行动计划,增加生猪存栏规模。

在恢复产能的同时,决不能忽视非洲猪瘟防控。辛国昌介绍,继续加强各环节风险管控,坚持监测排查和日报告制度,20个部门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联防联控机制。

提供用地保障,解决“没地养”。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猪养殖用地空间,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

真金白银支持,破解“没钱养”。中央财政决定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暂时提高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保额。

“从更长远看,还应进一步推动生猪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叶兴庆介绍。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生猪养殖企业在一定区域内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由“运猪”向“运肉”转变。

“优惠政策落地,市场价格处于高位,这些因素都激发了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生猪存栏量逐步增加,后市预期趋于乐观。但生猪生产周期较长,全面恢复供应需要一段时间,需要保持耐心。”叶兴庆说。

专家分析,从季节上看,一般4月到7月是疫情高发期,9月后疫情会进入相对平稳期。这将会为恢复生猪产能创造条件。辛国昌介绍,在政策帮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预计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

(王浩 宋豪新 方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09日 07 版)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