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入冬 猪价驱寒
猪舍里等着吃喝的肥猪,成了养殖户的心病。
猪肉和粮食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两大基础产业,自古以来就有“猪粮安天下”之说。然而, 今年以来生猪市场遭遇了近15年来最为严重的亏损,跌得养殖户心惊肉跳。眼下,元旦、春节“两节”临近,猪价依然徘徊在每公斤14元左右。“寒流”侵袭之下,保险如何帮养殖户化险为夷,让他们踏实养猪、安心挣钱?
生猪市场
遭遇15年最差行情
顺义区赵全营镇健祥养殖场,目前生猪存栏超过5000头。放在前两年,这个数字让人惊喜,但今年,却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养殖场工作人员李海东说,平均来说,一头生猪一天要吃1.8公斤饲料,每公斤按4元计算,这些猪一天就要吃下3万多元的饲料。生猪养殖行业的料肉比在2.5:1,相当于2.5公斤饲料可以长出1公斤肉。按当前价格计算,1公斤猪肉需要10元钱的饲料。再加上人工、防疫保健、消毒等,最惨的时候,出栏1头猪就得亏损400元左右。明明知道赔钱,可受限于栏位和饲料需求,规模养猪场根本无法“压栏惜售”,超过100公斤就得出栏。
这场生猪价格“寒流”,对京郊养殖户的影响可不是一户两户。延庆县旧县镇红福宝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马云,对合作社及周边养殖户进行过调查,这是养猪业自1999年以来行情最差的一年。而且和1999年比,养殖行业遭受的损失更大,因为现在的饲料、人工等成本要远远超过15年前。
系统监测显示,今年春节以来,全国各省区市猪肉价格均呈大幅下降态势,养殖户的猪肉收购价更是低迷。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猪粮比指数显示,自今年1月15日跌破6∶1之后,猪粮比持续下跌,2月19日跌破5.5∶1,3月26日跌破5∶1,4月23日甚至出现了5年来的最低点4.6∶1。北京市场上,最低时生猪收购价仅每公斤11元左右,亏损程度已达到15年来最严重。而且让人意外的是,这次的价格“寒流”比以往来得更持久。
大兴区养殖户小邢还清楚地记得,自打2012年3月猪肉价开始跌破每公斤16元后,除了几次特别短期的价格小幅回升,自己基本就没有再赚钱了。在养猪行业打拼了几年,小邢早已熟悉生猪价格有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本以为暴跌之后必将迎来暴涨,可这次他实在没料想到,这价格低谷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头顶上的“乌云”迟迟没有散去,反而发展成了“迷雾”之势。
养殖户找不到规律,猜不透行情。猪粮比一度保持在盈亏平衡点以下,“旺季不旺、淡季很淡”成为猪市的真实写照。除了今年5月出现了几天报复性上涨,之后猪价就陷入了毫无生气的“泥潭”之中。
养猪人
最需啥样的保险
同样是在生猪价格寒流中挣扎,但顺义区杨镇红寺村的规模养殖户王敏,却觉得温暖些。上周,他在北京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理赔兑现会上,领到了17.2万元保险理赔金。
养了20多年的猪,王敏深知养猪行业的风险所在,他说:“养猪的都知道,三年一小坎、五年一大坎,熬过去就好了。现在有政府补贴保费,保险公司给保本,咱就不用拆猪圈、卖母猪了。”老王所说的保险正是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去年5月,在国家相关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与领导下,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顺义区签订了国内首款农业保险创新型指数产品—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第一单,试点开办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
今年,安华农业保险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进行了升级改进,继去年1年期保险产品外,又推出了半年期新产品,供养殖户选择。1年期保费为每头12元,半年期保费为每头36元,市区两级财政共补贴80%,生猪养殖户自行承担20%。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黄洪伟介绍说,根据安华农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合同约定,一年内猪粮比指数平均数低于6∶1,安华农险给予被保险人理赔金,以补偿生猪养殖户因猪肉价格下跌受到的损失。此次合同期内猪粮比平均指数为5.54∶1,触发了赔付条件,最终养殖户共得理赔款815万元,当期赔付率达256%。
虽然也从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理赔兑现会上领到了44.1万多元理赔款,可顺义区木林镇蒋各庄村的养殖户申海英,仍然觉得压力不小。眼瞅着仓库里的饲料只剩下10来袋,她深深地叹了口气。生猪价格一直上不去,饲料的开销却水涨船高。“价格指数保险的确是给咱养殖户提供了不少帮助,但现在依据的猪粮比是全国的数据,咱北京的玉米价格、消费水平可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数值的,应该采集出咱北京自己的猪粮比数据。”申海英拿出账本翻看着说,“就拿玉米的价格来说吧,高的时候每公斤达3元,我们只能跑到河北去买,可再把路费、油费算进去,价格也没低下来。”申海英的养殖场还雇了七八名工人,每月人均工资3000多元,不管挣不挣钱,工人的工资也得照发。
完美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学义养猪场场长曹学义心中,也有一个理想的保险版本。去年,老曹投保的1年期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共交保费2.2万元,合同期内获赔9.4万元。今年,他又投保了半年期保险,为1万头生猪交纳保费7.2万元,此次获理赔款46万元。
“这就是区别,可见理赔周期的长短,对咱的保障差别有多大。”曹学义说,育肥猪的出栏周期一般为4个月,如果保险公司能推出理赔周期更短的产品,对养殖户来说,保障会更大一点。
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随着理赔周期缩短,保费增加也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国家和地方能否补贴再多一些,进而使保障再高一些,也是养殖户普遍的心声。
稳市场
需健全保险产业链
“菜篮子”一头牵着农户,另一头连着市民消费者。市农委负责人表示,生猪价格周期性剧烈波动,不但有损养殖户的利益,对消费者也没有好处。养殖户作为产业链条上的第一关,如果一直赔钱,就会对未来生猪价格持续看低,进而减少母猪存栏量,导致未来市场供应量减少,猪肉价格势必随之上涨,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打乱的将是整个产业的平衡。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实际上是为养殖户确保了一个最低收益水平,使养殖户即使在价格过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一定的收入,有能力继续留在生猪养殖业不退出,从而保持了市场供应量相对平稳。但是,从养殖者收益上来看,单纯地靠这一险种的保险赔付,贴补养猪人的亏空,很难从根本上刺激和维护好整个生猪产业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峭表示,这几年北京养猪的环境实际上是越来越好,不仅有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还有能繁母猪险、生猪养殖险和种猪险,基本覆盖了生猪生产的各环节。除了生猪保险,北京市还开展了露地蔬菜和温室、大棚保险等险种。自2007年以来,北京政策性农业保险已有23个险种,涉及粮油作物、生态林果、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农业产业,全市参保农户达145.5万户次,目前已覆盖全市13个涉农区县,覆盖率超过70%,保障程度超过40%。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