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养殖技术与管理

lz860106 农村创业 2019-03-26 10:34:00
  

娃娃鱼养殖技术与管理

农民博博 :娃娃鱼怎样养殖?                   
农技专家小组 :

  一、养殖池的修建

  大鲵养殖场的建设,主要是采取人工模拟大鲵在野生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环境所建造的养殖场。其建筑设施必须满足大鲵生存、生长、繁殖需要。

  1.场地的选择

  大鲵有喜阴怕风、喜洁怕脏、喜静怕惊的特点,所以场址应选择阴暗、避风、冬暖夏凉、水温较稳定(最好10℃——25℃)、水源方便、水质清洁、环境幽静、无毒无害的地方。场址的选择还应考虑饵料来源方便和交通便利等条件。

  2.养殖池

  由于大鲵在饵料不足、极度饥饿时有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自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养殖大鲵需要将大小不同的大鲵分开饲养,所以养殖池分为稚鲵池、幼鲵池、成鲵池、亲鲵池。养殖池分为室内池和室外池。从养殖形式上看,室内型的有水族箱养殖、水泥池养殖、架式塑盆养殖、平面流水(静水)养殖、山区拱洞养殖、人防地下室(防空洞)养殖、涵洞式养殖等;室外型有自然保护措施型(自然河流)、人工梯塘型和人工平池型。无论哪种设计方式,都要建好进、排水(排污)设施和防逃设施。

  (1)稚鲵池

  最好建在室内,室内一般阴暗、保温、防暑、安全,面积不宜太大,一般1——2平米,用砖混建造,池壁四周要求光滑,池壁高60cm,水深20cm——30cm,池底要设排污孔,进排水系统要搞好。

  (2)幼鲵池

  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建造,面积5m2——10m2为宜,池深60cm——80cm,水深30cm左右。

  (3)成鲵、亲鲵池

  成鲵、亲鲵池按一般大小建造,深浅相似,大多采用砖混结构,面积10m2——20m2,池深1.2m,蓄水深度35cm左右,池四壁和池底要光滑,每池设排水和溢水孔,溢水孔高35cm,进水可以从池的上面用钢管或无毒塑管加入。

  二、人工繁殖

  在自然界中,大鲵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而且受精卵的孵化期长达900 小时左右,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因此大鲵在自然界繁殖率极低。我国于1978年人工繁育大鲵成功,此后大鲵的人工繁育在各地相继获得成功,人工养殖也在各地迅速开展。

  1.亲鲵的选择

  用于人工催产的种鲵必须为性成熟个体,选择6龄以上、体重600g以上、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性成熟个体作为亲本,雌雄比例1U1或雄性略多于雌性。

  雌雄鉴别:雄性亲鲵生殖孔略小,呈椭圆形,生殖孔内侧有规则的白色细小颗粒,多数生殖孔周围外凸,形成椭圆形的肌肉隆起,生殖季节性腺发育好的雄鲵更为明显。雌性大鲵的生殖孔小,多为圆形,生殖孔内缘无白色颗粒物,生殖孔外缘平滑,无肌肉隆起特征,生殖季节成熟度好的亲鲵腹部明显膨大,柔软而有弹性。

  2.人工催产

  催产激素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类似物(简称LRH-A),其用量:HCG为20mg——40mg或157lU/kg——217lU/kg;LRH-A为26μg/kg——192μg/kg。两种激素可以混用或单用。注射激素水溶液的量以0.5mL/kg——1mL/kg计算,注射部位在后背侧肋沟间进针,进针深度以穿过肌肉层为宜。

  3.人工授精

  注射催产素的大鲵,约在4天——9天产卵或排精,以4天——5天内产的卵质量为好,这时将雌鲵轻轻放入自制的带拉链的布袋内,将雌鲵的头部和尾部处拉链拉上,留出生殖孔附近的位置。用自制的挖卵器伸进生殖孔,钩住卵后轻轻往外拉动,娃娃鱼卵呈带状卵,拉的过程中要小心防止卵带断裂(图1、图2)。当盆中有一定的卵带后,要抓紧时间,轻压雄鲵腹部挤出精液(图3),用6.5% 的生理盐水稀释后倒在卵带上,缓慢摇动,使精卵混匀,再加少量清水拌和,静置2分钟——3分钟,慢慢加入半盆清水,继续搅动,使其充分受精,然后倒去浑浊水,再用清水洗3次——4次,待卵膜吸水膨胀后,移入孵化池中孵化。

  4.人工孵化

  (1)孵化条件

  ①水流,受精卵采取微流水孵化,水流流速0.2m/s——0.4m/s,以卵能在池水中缓慢地随水流而浮转为准。

  ②溶氧,孵化池内溶解氧应大于6mg/L。

  ③水温,大鲵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14℃——25℃,最适水温为18℃——22℃,昼夜温差不超过1℃。

  ④光照,受精卵在强光下孵化其孵化率为零,受精卵孵化需要暗光适宜光照为100勒克司。

  (2)孵化管理

  孵化期间应有专人管理。孵化用水必须经过过滤沉淀,使水质清澈见底。孵化过程中要及时剔除未受精的卵,并且分阶段用5mg/L——1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胚胎5min——10min,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适时翻卵,以保证孵化盘内排水畅通,防止受精卵局部缺氧。

  (3)孵化时间

  受精卵孵出幼体,一般情况下,水温在18℃——25℃时,需33天——38天;水温在14℃——21℃时,需38天——40天。刚孵化出幼体的全长约2.8cm——3.1cm,体重约0.3g,口部未开,不能进食,幼体发育的营养仍靠吸收卵黄,从孵化至卵黄耗尽大约需时30天左右,在此期属于卵黄营养期不必投放饵料,只需进行水质管理。

  三、人工饲养

  1.稚幼鲵的饲养

  (1)放养和苗种消毒

  在放养前,养殖池要用漂白粉或敌百虫或其他药物消毒,苗种要用3%——4%食盐水浸泡15min——20min。一般放养稚鲵30尾/m2,幼鲵鲵10——30尾/m2。

  (2)饲养管理

  幼体孵化之后已到冬季,气温和水温逐渐下降,为了提高成活率,幼体需在水温10℃——20℃的室内饲养。孵化出膜30天以后的幼鲵即开始摄食,但消化功能较弱,可饲喂红虫、蚊蝇、水蚯蚓等。此时,幼鲵一般全长4.5cm——4.8cm,体重0.5g——0.8g。经过56天左右的饲养,幼鲵全长可达4.9cm——5.7cm,体重1.3g——2g,这时可加喂小虾、水生昆虫、蚯蚓等饵料。1龄幼鲵全长达12cm——17cm,体重31g。幼苗池每天要换水一次,换水前要将池内残渣剩饵清除干净,使池水清澈,pH保持在6.5——8.5。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大鲵幼体大小、强弱进行分类,适当稀养,避免相互残食。

  2.成鲵的饲养

  (1)放养

  鲵种放养前要对成鲵池和鲵种进行消毒,方法同稚幼鲵养殖。同池放养的鲵种规格要一致,避免相互残杀。室外大池放养密度一般1尾/m2——3尾/m2,室内池一般3尾/m2——7尾/m2。大鲵生长除与环境、饵料相关外,还与放养密度有关,密度低的平均体重高于密度高的。

  (2)饲养管理

  ①投喂。娃娃鱼属肉食性动物,各种鱼、虾、蟹、泥鳅、鳝鱼、蛙、蚯蚓、昆虫,以及猪、牛、羊、鸡等畜禽的内脏等下脚料均可投喂,但饵料一定要新鲜。人工养殖为解决长期投喂饵料问题,可附带养殖小杂鱼,或养殖蚯蚓、黄粉虫、蜗牛等。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长时间不摄食也不会饿死,但久饿后有暴食习惯,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现象,因此人工养殖娃娃鱼应注意观察,根据水温、天气及娃娃鱼摄食情况,定时、定量、均衡投喂饲料,促进娃娃鱼健康生长。

  ②日常管理。一要管好水,要始终保持池中有微微流水,池水鲜活、无污、溶氧量高,并保持适当水位,既要防止干池,又要防止水满逃跑,同时使水温始终保持在25℃以下。二要注意避光,室外养殖日光较强时要及时搭设荫棚遮阴,防治强光直射养殖池。三要保持池内清洁,对娃娃鱼粪便及反吐的残饵骨片等杂物要及时清除,防止水质腐败引发各种疾病。四要分级饲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大鲵个体差异大,应及时分池,避免相互咬斗、造成伤亡。五要防逃防盗,特别是暴雨季节要仔细检查防逃设施,防止娃娃鱼乘机逃走。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