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创业,荒郊野外,破旧茅屋。他与一口棺材同住,不给自己留下退路。成劈此棺,败睡此棺。他用勇气与坚韧兑现承诺。突破常规,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看“蛙王”朱志明,如何一次次带动行业变革,打造亿万财富帝国。
【致富经20161124期】朱志明养林蛙伴着棺材创业的亿万富翁(上)
这是扎兰屯今年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气温骤降到零下10摄氏度。他就是朱志明,记者去采访时,正赶上他着急上火地,指挥员工开展救援行动。每晚一分钟,他的财富都面临着致命危机。
朱志明:这昨天晚上就突然降温,来不及。
记者:感觉今天挺着急的。
朱志明:对,你要是今天捕不回来的话,那今天晚上有些蛙就要冻死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朱志明这个基地里的60万只林蛙,性命堪忧。如果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把林蛙打捞出来,损失难以估量。
朱志明:这就都冻起来了,突然下雪,现在这气候不太正常。你看,这不都结冰了。昨天晚上很突然。冻透的话会出问题,这种情况就得马上回捕了。你算,按照我现在这的数量算,可不是几百万元的事,要不怎么着急,今天晚上都得点灯干,都得往回捕。
一夜之间,朱志明的养殖池里已经结了一两厘米厚的冰。记者在养殖池里来回寻找,也没看到一只林蛙。
记者:蛙都在哪?
朱志明:你看让他们看一下,现在蛙都在这个里面。砸一下,看到一只,你用手抓一下,看里边,看到没有。
记者:全在冰下面。
朱志明:都在这个边上,你看这蹦上来了。
记者:它们还没冻僵。
朱志明:它冻时间长就不行了。
记者:所以现在就要赶快把它们抓走了。
朱志明:对,张师傅,再打开这边,你看看,全在冰下面,看到没。
【致富经20161124期】朱志明养林蛙伴着棺材创业的亿万富翁(上)
林蛙都躲进了水里,水面冻了冰,如果再不捕捞,林蛙就会冻死。
朱志明:这块板底下也有,把那边的板再揭下来。
记者:这么多 都在这躲着,是不是没有平时活跃了。
朱志明:对。
记者:这只是怎么了,你看它的腿,被冰粘住了。
因为冰面的温度太低,跑到冰面上的林蛙都会像这样附着在冰上。虽然外行看起来林蛙现在的样子很滑稽,但朱志明看在眼里却十分心疼,因为这样会损伤林蛙的皮肤,给越冬造成困难。
【致富经20161124期】朱志明养林蛙伴着棺材创业的亿万富翁(上)
在自然环境下,每到冬季,林蛙都会来到山附近的河里,顺流而下,在水里过冬。而在朱志明这里,为什么要把林蛙从水里打捞起来呢?
记者:野生林蛙下雪了它在哪里?
朱志明:也是在水里,它必须要回到水里越冬。
记者:那不也是水里吗?
朱志明:那不行,河水是流水,它冻不透,你这个到冬天东北地区,上下都冻透了,冻成一个冰坨,整个冰坨那不蛙就冻死了。
人工养殖的林蛙,到了冬天一般都要进行回捕。朱志明把林蛙打捞起来之后,都放进了这样的越冬池。
朱志明:你像那个木头上,你看到没有那有出来的,木头上的蛙,你就能看出什么原因?
记者:它们都爬在木棍上了。
朱志明:它在木头上的蛙 ,现在是属于靠肺部呼吸,它没靠皮肤呼吸。
记者:肺部呼吸它就在水里待不长。
朱志明:待不长,像人要喘气似的。你等它适应过来以后,它才能在水里,你在这水里不增加附着物的话,盲目越冬那蛙就会出问题了。你看这一排都是,它现在就暂时进不去,你要是没有这木头,林蛙在里头游来游去,最后就呛死了。
为了让林蛙顺利过冬,朱志明做了精心的准备,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带来上千万元的损失。别看林蛙个头不大,活的林蛙,普普通通一只也要卖到一二十元。
【致富经20161124期】朱志明养林蛙伴着棺材创业的亿万富翁(上)
记者:这里面得有多少?
朱志明:这个是50平方米,里边有3000只林蛙,应该误差差不了20只,一只咱就说五元钱,那多少钱,十元二十元多少钱。
林蛙卖价高,可是技术要求也很高,投下3000尾种苗,可以把死亡率控制在不到1%,这在行业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对朱志明来说却不是什么难事。
【致富经20161124期】朱志明养林蛙伴着棺材创业的亿万富翁(上)
朱志明拥有100多个养蛙基地,遍布全国7个省市自治区,每年收入上亿元,在这一行里摸爬滚打十几年,他也被同行称作“蛙王”、“蛙神”。
养殖户:是相当有名气,可以称为中国的林蛙王、蛙神。
养殖户:像天气预报那种感觉,他的技术动态和我们有直接的关系。在别的地方是搞不到的,他这种技术。他的技术在这个行业里确实是呼风唤雨。
养殖户:在东北这个地方如果他说第二的话,没有人敢说第一。
在别人眼中呼风唤雨的蛙王,却有着一段让人匪夷所思的过往,周围人说起这件事,只有三个字的评价,那就是“精神病”。
员工:我感觉就是个精神病,绝对不是个正常人。
朋友:对常人讲不可理喻,常人看肯定会是这样的,普通人认为这是精神病。
朱志明告诉记者,虽然他因为做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被别人叫精神病,可没有这件事,也就没有今天身家过亿的朱志明。他究竟做了什么呢?“蛙王”又是怎样炼成的呢?
2000年5月的一天,内蒙古扎兰屯市公安局接到报警,称当地老干部宿舍发生了命案。
接警后,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往现场,看到了令人恐惧的一幕。
有大量的蛆从二楼一扇窗子里爬出,周围人议论着可能出现了命案,尸体腐烂无人发现,已经生蛆了。
而这间生蛆的屋子里住的正是朱志明。
朱志明:公安局给我打电话,过去以后说把门赶快打开,这里面是不是有死尸,当时一打开都是蛆爬出来,虚惊一场,当时传到很多人耳朵里,认为这个。说心里话,有点不好意思在老干部局那待了。
【致富经20161124期】朱志明养林蛙伴着棺材创业的亿万富翁(上)
虽然是虚惊一场,可引发这么大的骚乱,让朱志明无地自容。因为就在那时,他本来有稳定体面的工作,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仅差点被当成了杀人犯,而且还做出这么怪异的举动,把家里弄出这么让人恶心的蛆来。
然而,让人不解的是,这件事之后,朱志明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辞掉了稳定的工作,搬到了荒郊野外的一间茅草屋。很多人都说,他要么是精神错乱了,要么是中邪了,可朱志明心里想的却是,自己离发财不远了,这一切怪异举动背后其实是为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致富经20161124期】朱志明养林蛙伴着棺材创业的亿万富翁(上)
这里是扎兰屯市郊的一间破烂的茅草屋,方圆5里地,再没有其他人。2000年7月,朱志明辞职搬到了这里。周围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他的破屋子里还放了一口大红色的棺材。
朋友:当时咱看着挺害怕,谁也不敢进去他那种情况,因为一口棺材在那儿放着,我们特别害怕。
员工:这个地方它就挺荒凉挺吓人的,而且屋里还放个棺材还有个人,那不是更吓人吗。不是个正常人,正常人谁也不可能和棺材打交道,而且还放在屋里。
除了朱志明自己,那时几乎没有人敢进他的屋子。周围人发现,朱志明的行为越来越诡异。他不仅常常趴在棺材上写写画画,甚至有时候要睡在棺材里面。
朱志明究竟是怎么了呢?到底是什么事让他放弃安稳的工作,不顾人们的嘲笑和指责,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呢?
10月19日,扎兰屯的第一场大雪过后,朱志明带着记者来到养殖场附近的山里,见见这种给它带来亿万财富的宝贝。
朱志明:看看。
记者:有吗?没有吧。
朱志明:这个,看到没有。
记者:它跟土一个颜色。
朱志明:对,敢抓吗?
记者:它还会动呢。
朱志明:现在因为这有点要冻僵了
这就是林蛙,又叫哈什蟆,是两栖动物的一种,在东北长白山地区相对比较常见。因为东北天气寒冷,每年冬天林蛙都要从山林里聚集到附近的河里,顺流而下去冬眠。而记者去采访时,因为突降大雪,有的林蛙来不及进河,被拦在了路上。
朱志明:你就发现矮的地方,你记住像山沟,两边只要是有小草洞穴的、有石头的,地形隐蔽物非常明显,有坡度还不太大的,要突然降雪,就在蛙道的两侧都有。这个是蛙道,它一般下山的时候,这个是蛙道,它下山的时候从这边直接下来,你要是山顶上有的话,也从这边直接下来。
1998年,朱志明偶然听说自己从小司空见惯的林蛙很值钱,论只卖,能卖到近10元钱一只,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0元,这让他萌生了养殖林蛙的念头,为什么自己不能把林蛙抓起来圈养呢?鸡生蛋,蛋生鸡,这将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
朱志明: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你像人为捕杀天敌捕杀,饥一顿饱一顿,野生林蛙都能存活下来,人工养殖创造的条件,要比自然条件好很多倍,怎么就养不成。
1999年,朱志明开始试养林蛙,他用蝇蛆做饵料,没想到蝇蛆居然爬出了窗户,还害得邻居以为发生命案报了警。在城里试验了一段时间后,朱志明就在郊区流转了一块1万平方米的土地,几间房,正式开始养林蛙创业。
朱志明第一批买来1万只林蛙。每天细心呵护,恨不得一天24小时守着它们。可没几天,朱志明就发现林蛙出问题了,一次次的往墙上撞,林蛙竟然在自杀。
【致富经20161124期】朱志明养林蛙伴着棺材创业的亿万富翁(上)
朱志明:就是大量地撞,你不是有护栏吗,大批地撞,往死里撞,鼻尖嘴唇都破了,最后地上一感染就开始蔓延。
养殖林蛙,第一关就是驯化,而这一关往往就难倒了很多人。朱志明也不例外。林蛙善于跳跃,野性很强,如何圈养是个难题。
林蛙宁可撞死,也不要待在陌生的养殖池里面,眼睁睁看着一批批撞死的林蛙,朱志明根本无计可施。这时朱志明的孩子刚刚出生不久,大家都劝他放弃养蛙,找个稳定的工作养家。可这时的朱志明已经没有退路。为了养蛙,他不仅变卖了家产还前后借下了70万元外债。如果蛙养不成,自己也没有活路。
【致富经20161124期】朱志明养林蛙伴着棺材创业的亿万富翁(上)
朱志明:有几次拿着耗子药瞅,当时看了之后,没让我轻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能把外债留给儿女,所以还要咬牙坚持。
朱志明清楚,自己不仅没有退路,甚至连死的资格都没有,野生林蛙驯化问题必须解决,他养蛙必须成功。朱志明在原来房主留下的棺材上写了8个字,“成劈此棺、败睡此棺”,他立下誓言,如果养蛙成功就劈了这口棺材烧火,如果失败就自己躺进去。
朱志明:挺不住的时候我看了这口棺材,更加强我对事业的执着,如果我要是不坚持下去,那顶上有我刻过的字,“成劈此棺,败睡此棺”。没有退路了,我已经把自己逼到死路了,我一点退路都没给自己留,那我就要死在这,那就是我的归宿,只有它才能激励我,没有它我怎么熬过去。
养蛙需要费用,最穷的时候,朱志明只能靠捡破烂维持生活。一天只吃一顿汤面,衣服全是破洞也没钱买新的。
这些对朱志明来说并不可怕,让他害怕的是他不敢这样面对自己的家人。为了不让家人看到自己窘迫的样子,朱志明白天都不敢回家,只能等半夜女儿睡着了,再悄悄地回去亲吻熟睡的女儿,然后又匆匆赶回养殖场。
朱志明:路上走一个半小时,在家待十分钟八分钟,这种感觉更加激励我,我必须要成功,你知道吗,越是这种情况,我的意志就越坚强。
朱志明不想认输,可想尽了办法,也请教过很多同行,还是无法解决野生林蛙驯化的问题。到底该怎么办呢?最无助的时候,朱志明干脆搬进蛙圈,和林蛙同吃同住,把自己当成一只林蛙,林蛙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朱志明:任何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它都是有想法的。
记者:那蛙这样是什么意思?
朱志明:它要这样的话,可以这么讲,它也跟人一样,它有不舒服的地方。
记者:挠挠
朱志明:不是挠,一般它这样挠,或者老这样挠,基本就是有真菌感染了,那里不舒服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朱志明没日没夜的钻研中,他终于发现了解决林蛙人工驯化的关键。
朱志明:它就想往出逃对不对,它在靠近边侧的时候,你没看那边有烟囱吗,为什么有烟囱呢,这个在驯化的时候,外面放铁炉子,烟囱就加热,蛙一靠近的时候它感觉到热,这里很危险,它就不往边上靠了。
记者:这个林蛙其实很怕热,它冷未必有那么可怕。
朱志明:对,但它特别怕热,这烟囱一热它就不敢靠前了,你让它过去它都不过去,你等到了驯化过来以后,它接近靠这个边,它就知道。
靠林蛙怕热相对不怕冷的习性,解决野生林蛙的驯化问题,让朱志明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就是只有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蛙来感受它们的喜好,才能真正养好林蛙。
现在,朱志明对林蛙的一举一动都能了如指掌。林蛙一般通过爪子分辨公母,公蛙和母蛙的爪子长得不同,可朱志明却练就了一身闭眼摸林蛙,就能分辨公母的绝活。
记者:考考您,捞上几只,你要是不看能现场摸出来吗?
朱志明:那很简单来。
记者:你看现在我们捞出这些,不看,来来来,抓一只。
朱志明:这只是雌蛙,百分之百母的,你不信现在可以看看。
记者:那我们看一下。
朱志明:手上你看它没有婚垫吧?没有。
记者:真的。
朱志明:因为你放到手里以后,骨骼它无劲,非常温顺。公蛙要放到手里,来你抓上捂在手里,你的感觉,是不是骨骼非常有劲,或是有点不老实。
记者:反正它老蹬我的手。
朱志明:对,来你看看这只蛙,这只蛙可以拿走,你再看看这只雌蛙,你放手里,你感觉它是不很温柔,很老实。
经过6年的艰苦探索,朱志明终于解决了林蛙养殖各个环节的技术难题。也开始有了收入,因为当时林蛙养殖行业相对空白,林蛙不愁销路,一年他就赚到一百多万。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刚刚起步的朱志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一把开启亿万财富的大门的钥匙。
这里是朱志明的办公室,他在这珍藏着一张旧的发黄的纸,正是这张纸成就了今天的朱志明。
朱志明:这张黄黄旧旧的纸,您要准备留多久?
朱志明:到永远,没有它的话我能有今天吗?能把产业做到这样吗?
这是一张什么纸呢?拿到这张纸后不久,朱志明有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可以说是近乎疯狂的想法,在他每年能赚一百多万的时候,他要让自己年赚上亿元!而这亿万财富,只需要做到一件事,那就是让林蛙离开东北,去南方。
东北是林蛙的原产地,因为冬眠时间长,还被称作雪蛤。林蛙耐受得了寒冬,却对高温很敏感,长时间闷热高温会威胁林蛙的生命。既然东北是野生林蛙的主要栖息地,那为什么要冒这么大风险反其道而行,让林蛙南下呢?离开了东北的自然环境,林蛙还能活吗?
【致富经20161124期】朱志明养林蛙伴着棺材创业的亿万富翁(上)
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朱志明在天津市的一个林蛙养殖基地。
记者:蛙都在这下面。
苑长明:蛙都在这下面。
记者:都在那儿躲着呢。
除了这里,在广西、上海、山东等地,朱志明也都建起了林蛙养殖基地。那张纸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信息,让朱志明迅速把基地扩展到全国各地,把一个小作坊做到上亿规模呢?明天同一时间为您揭秘。
【致富经20161124期】朱志明养林蛙伴着棺材创业的亿万富翁(上)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