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经历了从起步到高速发展、到达顶峰、跌人低谷到稳步恢复的曲折发展过程。从这种发展过程来看,既有许多经验,也有许多间题。认真总结分析这一历史发展过程,借鉴经验,解决问题从而可预测出其今后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下面是本人对此问题的一点看法。
1、历史的回顾
我国的对虾养殖业起步于七十年代末,从 1978年开始,由当时的国家水产总局组织有关科研力量展开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攻关,并于1 992年攻克了此技术;其后,中国对虾的养殖生产便得到快速发展,到l991年,全国各地、各级有关部门共投人科研经费300多万元、人工育苗及养殖设施基本建设费近70多亿元,共形成年育苗能力764.55亿尾,养殖池塘14.67万公顷的生产能力,当年养殖产量达到近22万吨;1992年,虽养殖面积下降到9.2 万公顷,但全国养殖总产仍达矩方吨,连续两年创历史最高纪录。1993年,因虾病的大面积暴发,虽养殖面积增至10.27万公顷,但养殖总产锐减,当年的产量不到9万吨,较上年减产58 ;1994年,养殖面积仍维持在10万公顷左右,但养殖产量又下降至6.4万砘,跌人最低谷。直接经济损失达l00多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更大。
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稳步恢复我国的养虾业,1 993年,由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率先提出建立虾病防治示范区,集科研、教学和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于一体进行联合攻关,尽快找出发病原因、发病特点、流行情况、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等,并首次于辽宁省进行试点 从1994年起,示范区的做法在全国沿海各省、tl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展开,通过示范区的作用,带动全国养虾业的稳步恢复,全国养虾产量稳步增长。到1997年已上长到10万多吨,l998年又增至l2万多吨,并通过示范区的技术研究先后总结了《中国对虾养成技术规范 、《中国对虾养成技术操作要点》、《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操作规程》,并组织推广应用了《国外养虾新技术》、《养殖虾的健康管理 等一些国外最新养虾技术,大大改变了养虾业者的传统养虾习惯和做法,使得我国的养虾生产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问题与经验
我国的养虾业之所以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臣变 是因为我们在养殖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是养成生产技术研究相对滞后,对技术环节控制不严,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和相互严密的配合性,主要反映在:
一是苗种生产的本位主义严董,为使本单位获取高额利润而长期使用抗生索,从而使得苗种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是苗种的跨地区大范围交流,缺少必要的内检管理,使得病原体广泛传播。
二是池塘环境的调控不利。池塘面积过大,长期不清淤,清塘消毒不严格等等。
三是水质处理不严格。使用有污染的水源而不经净化处理,缺少必要的蓄水设施,日常性进排水及水质调节操作不科学等等。
四是饲料的营养、质量及使用前的处理达不到要求等。
五是放养密度过大,带来养殖技术管理难度上的加大以及自身污染严重等。
尽管以往我国养虾业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经过近几年的总结分析、科研攻关及借鉴国外最新养虾先进技术和经验,目前我们已取得一些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将池塘面积由大改小,进排水渠道分设,发展微池养殖,有利于环境的控制
二是配备与养虾池塘面积相应比例的蓄水沉淀设施。养殖用水管理严格,尽最大可能地改善水质;并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机械增氧、水质净化改良剂等进行水质调节。
三是定点生产健康虾苗,严禁使用抗生素及其它药物,以提高苗种质量。
四是饲料严格消毒并提高质量,改善营养水平。
五是变革养殖方式,降低放养密度.降低技术管理难度。
六是从系统管理角度人手,严格各技术环节的管理。
发展前景
自1994年以来,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组织,在全国各沿悔省市建立虾病示范区,组织水产科技力量进行攻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天津市汉沽区示范区 20hm ,l 997年平均4l5kg/0.067hm。,效益 1.59万元/0.067hm 等等 此外,我国的对虾产业的基础较好,而且产品也有着广泛的市场。在全国虾病防治示范区的带动下养殖总产以平均每年2万吨的速度增长。根据目前的生产形势和薪技术普及应用情况,预计在今后的几年内,我国养虾产量仍将维持稳步恢复的速度,可望在不远的将来恢复或接近历史最高年产水平。
3、发展途径
根据目前已取得的经验和发展状况,今后的对虾养殖业发展途径及方式将会较传统养殖方式有很大的改变。具体途径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高位池养殖业 即在海逸高镯线附近建池养虾,改变养殖区域环境。
3.2 馓池养殖 改变传统的大池粗放性养殖方式,每个池塘面积不超过0.67hm ,以有利于水质调节、环境控制及技术管堙等。
3.3 全封闭养殖 即应用不透水而且无毒的衬底覆盖池塘的底部及候6壁,切断池水与底质问各种物质问的沉淀与渗出,建立全封闭性的人工管理环境。
3.4 陆上养殖 即在远离污染海区的陆地上建池养殖,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
3.5 淡化养殖 即将海产虾类通过盐度的逐级驯化,使其在低盐度或无盐的水环境中生活,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3.6 多茬养殖即实行一年内2-3茬养殖,缩短养殖周期,错过发病季节。
3.7 多种形式混合养殖 卸实行鱼虾、鱼贝、鱼藻等混合养殖,建立生态养虾系统,改善养殖环境。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