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及高效防治措施

yilucaihong 罗克新 2019-10-10 12:00:00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hp)引起的一种慢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又名猪喘气病、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霉形体肺炎。本病的显症以严重呼吸道症状、强传染性、肺功能损伤为主要特征。Mhp其环境抵抗力不强,常规消毒、持续阳光(紫外线)照射、高温加热、干燥等作用可将裸露的菌体大量灭活,但在超低温(负温度)和冻干条件下存活期显著延长;病原体主要寄居于猪的重点呼吸系统,致病靶器官以呼吸粘膜为主,内源感染时Mhp 能识别呼吸道黏膜纤毛细胞的特异性受体,并着床寄居开始大量繁殖;该病原体只对“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敏感,对抑制影响蛋白合成作用的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则呈中敏或低敏状态,所以临床上对症治疗需要考虑以小批量药敏试验确定敏感剂。

  1 致病因素

  本病早期多由呼吸道损伤而引起,异物源(有害气体、粉尘、强刺激性物质)刺激呼吸黏膜引起发炎是较为常见的致病诱因,养殖环境污染、条件恶化是主因,次因包括营养供应失衡、管理不善、不良应激等。为有效控防控本病,猪场要注意消除各种有可能的诱发病因素,比如:禁止饲养管理人员随意串场,特别是要严禁来自疫区、发病场的人员及工具等进入本场散播病原体;对必须进入本场的人和车辆、用具等严格消毒,严防任何携原体(中间传播媒介)进入本群散播疾病;禁止在猪群内混养其它动物,夏秋季要注意抓好“灭四害”、驱虫及消毒灭源工作,消灭风险传染源、切断有效传播途径、保护健康猪群(易感群);同一猪场也要严禁将幼龄猪群与中大猪群随意并群,以防中大猪群中的隐性感染个体传染幼龄猪;将病史场内所有可能的污染物彻底清理干净并作焚烧、掩埋、生物热腐熟、消毒等无害化处置,最大化降低历史病复发风险。

  2 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现状

  当前一般养殖管理水平较高的自繁自养猪场较少发病,随意引种、购进商品仔猪、转舍并群时较容易引起猪群发病。本病呈常年发病,温差大幅波动的冬春交、秋冬交会出现发病小高峰期。饲养管理缺陷和养殖环境恶化是诱发本病和加重病情的主要因素。当前国内大力推行规模化(含适度规模)养猪,规模化养殖避免不了频繁对外引种及交易,无形中增大了Mhp 危害国内猪场猪群的风险。一般养殖管理水平较高的自繁自养猪场较少发病,随意引种、购进商品仔猪、转舍并群时较容易引起猪群发病。本病呈常年发病,温差大幅波动的冬春交、秋冬交会出现发病小高峰期。饲养管理缺陷和养殖环境恶化是诱发本病和加重病情的主要因素。临床上猪支原体肺炎普遍发生继发(并发)感染,采集发病畜新鲜病料作实验室检测,经常可检出巴氏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若无有效对症救治,这种多元混感综合征便会导致猪的病死率上升。

  3 综合防治

  3.1 现代规模猪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疫苗接种,采用猪喘气病灭活疫苗对适免猪进行接种,能够对猪群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猪场常用免疫程序为:仔猪1~2 周龄时首免,8~11 周龄时二免,每头仔猪颈部肌肉注射1 头份,免疫期为6个月;中大猪于每年8~10 月用灭活疫苗结合弱毒菌苗联合注射1 次;建议疫区、发病猪场对未发病的风险猪群紧急接种猪喘气病弱毒冻干疫苗。

  3.2 国内大部地区四季分明,受季候风影响,冬春交、秋冬交进入发病小高峰期之前宜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降低猪群感染发病几率,比如:净化猪舍空气,防止强冷风、粉尘、有害气体、刺激性消毒剂等损伤猪的呼吸道黏膜致其发炎;因猪施策,长期保持猪舍内小环境干燥、清洁、空气质量达标、温湿度适宜、采光充足的良性环境,特别是温湿度值要控制得当、完全符合当前猪群的生长阶段正常需求,比如低龄仔猪需要较高的室内温度(28~33℃,相对湿度75%左右);禁止任何可能的携原体(中间传播媒介)随意串场,坚持制度化保洁消毒管理,适时开展猪群驱虫工作。

  3.3 规模化猪场务必把好引种关,加强引种及外购商品仔猪的检疫检验处置,坚持好新进猪隔离饲养观察、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尽力提高及检出率,早期劣汰阳性猪;商品猪群要注意合理分群、限密饲养,母猪最好实行专舍(单圈)饲养,断奶仔猪、育成猪群、育肥猪群要按照同来源、同品种、同日龄、体况基本一致的原则进行组群饲养,并要禁止随意转舍(栏)并群,以防发生群内交叉传染。

  3.4 善用药物保健程序治未病,近代国内规模猪场常用保健方剂首推复方抗病毒组方,代表方剂有:

  (1)黄芪多糖颗粒(混饮)+氟苯尼考,连用5~7d。

  (2)呼吸特效拌料连喂7~15d。

  (3) 双黄连(口服液、中草药散剂)+ 可溶阿莫西林(粉剂)内服,连喂5~7d。

  上述处方对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均有良效,临床上采取交叉用药、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佳。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