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猪场养殖户该如何有效降低母猪产弱仔率?

wj1990 中国养猪网 2019-09-02 12:00:00

  规模猪场经营的成败取决于每头母猪年平均提供的商品肉猪头数,亦即每头母猪年平均产健仔数。在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通过加强猪群饲料管理、做好种母猪发情鉴定、适时配种及规范人工授精操作等可以有效地提高种母猪产总仔数,但种母猪如果在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善或受接产不当、疾病等因素影响,会导致产弱仔多,一部分弱仔可能因初生重不足,断奶时体重偏小,在保育、育成育肥阶段生长速度缓慢或形成僵猪,饲养天数延长、料肉比偏高,同时也增加了中大猪饲养的疾病风险,甚至这部分肉猪在饲养过程中被淘汰。进而大大降低了单头母猪年平均提供商品肉猪头数。因此,降低母猪产产弱仔率是规模猪场提高有效产出的一个重要环节。

  1 、衡量弱仔不能只看初生重

  目前猪场采用初生重量来评判初生仔猪是否为弱仔。这种评判方法有不妥之处。在初生的基础上,还要同时考虑初生仔猪脐带是否粗壮,脐动脉跳动是否有力,皮肤是否红润。抓在手上感觉仔猪挣扎是否有力,吃初乳时是否有力。如脐带粗壮、争抢乳头有力,那么即使初生重低于1125g,也不能列为弱仔。反而有些仔猪虽然初生重大,但皮肤苍白、身体瘫软无力等也应算作弱仔。初生重和活力的都合格的仔猪,出生后7d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仔猪逐渐消瘦,成为病、僵、残、死猪,也应算作为产房中的弱仔。有资料表明仔猪从出生到断乳奶时的死亡率高达10~25%,特别是生后7日龄内的死亡数最多,占断乳前死亡数的65%。

  2、孕期营养补充与生后仔猪保健减少弱仔

  弱仔形成原因包括护理操作中的各个方面。如母猪在妊娠期感染繁殖障碍疾病、胎盘功能不足、妊娠期营养供给不足、难产与助产不当、用药不当、环境应激和母猪少、无乳及乳水质量差等。

  健康的妈妈是孕育健康子女的根本,优秀的母猪不仅能为小猪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为增加仔猪的抗应激能力提供条件。胎儿初生重的2/3部分在妊娠后期的1/3 的时段内发育形成。特别是妊娠13~l4 周至分娩前是胎儿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胎儿体能储备的关键时期,给母猪提供充足的营养供胎儿快速成长,添加1%的保健产品“牲命1号”,减少由于攻胎不足造成的弱仔。仔猪由母体产出的一瞬间,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体温调节能力差,免疫能力低,有些个体极度虚弱。在接生时一定注意,除了消毒、保温、剪牙以外,还要尽快让仔猪吃上初乳,初乳的免疫球蛋白含量高,吃足初乳是仔猪早期获得抗病能力的重要来源。初乳的酸度高,有利于消化吸收,并促进胎粪的排出。为了保证母猪的奶水充足,可以将“牲命1号”的添加量提高到2%,还能有效的减少仔猪黄白痢。

  3、提倡科学助产减少药物助产

  难产造成胎儿通过产道时间过长,脐带全部或部分封闭,导致胎儿供血不足,由于脑部缺氧出现傻胎,皮肤苍白,四肢瘫软无力,出生后不会寻找乳头,不会吃奶,成为弱仔猪。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使母猪集中分娩,便于管理,统一使用药物催产,引起子宫剧烈收缩,未产出的胎儿在子宫内过度挤压,易造成脐带断裂,一旦发生,还没产出的仔猪由于得不到氧气往往被闷死在子宫里,或者成为白仔、仔猪假死和弱仔。事实证明使用缩宫素进行助产会导致弱仔猪的增加。科学的助产应围绕增强母猪体力、促进子宫收缩、增加羊水来进行。通过有效措施,可以起到增加羊水,强力镇痛,促进子宫收缩,增加母猪体力,消炎抗菌的作用;减少由于滞产和产后感染导致的弱仔猪。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