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猪疥螨病的综合防治
猪疥螨病是由猪疥螨引起猪剧烈瘙痒、皮炎、皮肤结痂、皮肤增厚、脱毛等症状的一种慢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体外寄生虫病;它是全世界公认最为严重的猪体外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一旦发生很难清除,危害非常严重,常给养猪企业及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就猪的疥螨病流行特点、传播方式、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概述,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以期为猪疥螨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猪疥螨病是由猪疥螨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体外寄生虫病,其典型症状为皮肤瘙痒、过敏性皮炎、皮肤结节、丘疹、皮肤增厚、皮肤皲裂、脱毛等。疥螨在猪群中常呈季节性流行,因瘙痒和皮肤过敏性炎症造成猪只生长受限,显著影响发育,勉强耐过的仔猪一部分表现为僵猪,增重缓慢,饲料报酬低下;猪疥螨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体外寄生虫病,近两年猪疥螨病的发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对哺乳仔猪的影响更为严重。
1
流行病学特点
1.1传染源
患病猪只及被疥螨污染的用具、料盘、隔离栏、饮水器、保温仓等是疥螨传染的主要传染源。
1.2传播途径
猪疥螨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病猪只的传播方式传播;同时也可通过患病猪只拱、蹭过的地板、墙壁、柱栏等间接接触感染传播方式传播。
1.3影响因素
猪疥螨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秋冬、冬春季节多发,但是规模化自繁自养猪场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影响疥螨发生的主要因素与猪舍潮湿、阴暗、卫生状况差、环境拥挤等有关。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平衡、维生素缺乏等因素也能促使该病的流行。
2
临床症状
2.1母猪症状
母猪皮肤粗糙、增厚,过度角化,经常因为皮肤瘙痒在墙壁、柱栏周围蹭擦,皮肤皮屑和被毛脱落,严重的蹭擦后可见出血痕。
2.2哺乳仔猪症状
哺乳仔猪最早出现症状在产后1周,从颜面部开始出现红色丘疹,鼻骨皮肤出现皲裂,渗出,由于剧痒仔猪蹭痒,皲裂、破损皮肤面积增大、深度增加,有时深达鼻骨,破损皲裂皮肤干燥变黑上翘成黑色的痂皮。有的仔猪从眼睛周围开始出现皮肤角化、粗糙症状,随后蔓延到四肢,以膝关节、蹄踵部位最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皮肤角化粗糙,关节趾蹄部位由于运动、哺乳易发生皮肤裂口,造成仔猪跛行,裂口难以愈合。
3
诊断
3.1临床诊断要点
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多发,一般秋冬、冬春季节多发,规模化猪场不受季节影响;
各阶段猪只均易感,母猪发病多处于非典型临床症状,母猪皮肤粗糙、瘙痒、蹭痒、皮屑、痂皮、局部被毛脱落;哺乳仔猪红色丘疹、颜面部、鼻骨皮肤皲裂、渗出液、剧烈蹭痒、皲裂皮肤破损变形上翘形成黑色痂皮,颜面部、膝关节、蹄踵周围皮肤角化、粗糙,严重的形成裂开,运动障碍,伤口难以愈合;哺乳仔猪由于颜面、关节皮肤皲裂,哺乳、采食运动受限,进一步影响营养的利用,仔猪消瘦、生长受限。
3.2试验时诊断要点
猪疥螨病的临床表现受猪场管理措施、治疗方法的影响,进一步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显微镜下看到虫体即可确诊。
实验室诊断的关键是采样,采样选取患部、健部交界处的皮肤,用刀片刮取痂皮,直至渗出血液,收集刮取的病料,放入试管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置于酒精灯上煮数分钟,使虫体自皮屑中分离。冷却沉淀后,吸取沉渣置于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虫体即可确诊。进行采样时首先需要确定是否进行过治疗,一般在治疗过程中采样基本发现不了虫体,如果一定要试验室确诊或者研究应用则建议一定要早期采样,在没有药物治疗前采样,只要采样部位、方法正确一般均可发现虫体。
4
防控措施
加强生物安全控制,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圈舍干燥、卫生,定期消毒、驱虫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一旦发病选择广谱驱虫药及时治疗,必要时辅以对症治疗及环境消毒等处理措施。
4.1生物安全控制
生物安全控制对于猪螨虫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圈舍干燥、卫生,通风、透光,加强生物安全控制,执行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保持圈舍猪群合适密度,引种时的严格隔离观察、检疫,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生物安全角度做好猪螨虫病的防控。
4.2药物治疗
4.2.1拌料疗法 选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粉拌料饲喂。
4.2.2皮下注射疗法 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0.3 mg/(kg•bw)体重皮下注射1周。
4.2.3皮肤涂擦、药浴疗法 选用500 ppm双甲脒或250 ppm的二嗪农水乳液药浴,1周后重复1次,适合严重的母猪或者趾蹄、关节等部位的螨虫治疗;
4.3检验检疫
引种也是发生疥螨病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杜绝传染途径,加强引种时的检验检疫工作,对新引种的猪只隔离观察,在此期间做好螨虫的检查检疫和必要的驱虫的工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