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畜和带毒动物为本病的传染源。常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或黏膜创口。病畜可通过分泌物、排泄物和呼出的气体及病理性产物严重污染水源、饲料、空气、土壤、车船、用具等媒价物,感染多种动物,造成大规模流行。畜产品及病畜的长途转运也为该病的散播提供了机会,并沿交通干线向四周扩散。
3.新疫区发病率可高达100%,新生幼畜感染后死亡率极高。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寒冷季节多见。
临床症状猪感染发病后,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侧卧不起,跪行。蹄冠、蹄叉和蹄踵部皮肤出现局部红肿、热、敏感。后形成水疱,料粒至黄豆大小,内含灰白色或暗黄色液体。水疱破溃后,可见暗红色糜烂面。此时体温下降。破溃处若无继发感染,会很快结痂愈合。否则,蹄匣可能脱落。
病猪吻突、齿龈、舌、腭也可能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少数母猪的乳房、乳头也可能出现水疱。
新生仔猪感染后常呈急性死亡。较大的仔猪感染后可见剧烈腹泻,严重脱水而死。有的表现高热、心跳及呼吸加快、痉挛嚎叫而死。妊娠母猪偶尔流产。泌乳母猪泌乳减少或停乳。
剖检病变猪口蹄疫的主要病变位于蹄冠、蹄踵和蹄叉,偶尔可见吻突、口腔黏膜形成水疱,后破溃、糜烂。
仔猪死于口蹄疫后,可见胃肠道有急性卡他样变,脏器浆膜面出血,大腿肌肉坏死。心肌变性,似水煮过,其切面为灰白色与淡黄色条纹相间,类似虎皮斑纹,称“虎斑心”。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