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规模化猪场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状况调查与分析

yilucaihong 网络 2019-09-18 09:38:07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并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目前在我国主要流行的是O 型、A 型和Asia1 型,在猪群中以O 型为主。O型口蹄疫在我国主要流行3 个拓扑型(topotype),即Cathay拓扑型(新猪毒谱系)、SEA(东南亚)拓扑型(Mya-98谱系)和ME-SA(中东- 南亚)拓扑型(泛亚谱系)。
目前,除欧洲、北美和大洋州外,口蹄疫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危害严重。近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韩国等相继发生口蹄疫事件,

 

在国内,虽然大规模的疫情很少发生,但是散发的疫情却时常不断;近年来FMDV 多种血清型共存,新毒株突发、快传;疫情多点、多地、散发。我国主要采取疫苗免疫接种的措施控制FMD 的传入和蔓延。但在临床实际中,常常发生疫苗免疫失败,造成免疫空白的个体或畜群,这些群体成为口蹄疫发生与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除选择的疫苗与流行毒株匹配外,主要是由于免疫程序不合理,母源抗体干扰和免疫抑制等因素所致。
为了了解华北地区规模化猪场O 型口蹄疫的免疫状况和效果,为科学预防FMD 提供依据,我们对该地区的部分规模化猪场的235 份血清进行了病毒中和抗体(SN)检测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参考。现选择一个存栏2 000 头母猪的猪场进行剖析。
1、材料和方法
1) 华北某猪场,存栏2 000 头母猪,两点式饲养。采用O 型猪口蹄疫浓缩苗免疫,母猪一年免疫4 次,生长猪在35、65、100 日龄进行免疫。
2) 血清检测采用横断面采样方法采集生长猪血清,采样分别为33 日龄(一免前)、65 日龄(二免前)、95 日龄(三免前)、121 日龄(三免后21 d)、150 日龄(三免后50 d),各20 份,判断现有免疫程序是否合理。
3) 检测方法采用微量细胞病毒中和试验,SN 值≥ 2 判为阳性,有保护。
4) 根据方法2) 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调整免疫程序,免疫疫苗为猪口蹄疫O 型灭活疫苗(O/Mya98/XJ/2010 株+ O/GX/09-7 株),由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2、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检测时该猪场实际免疫程序和采血日龄为,生长猪35 日龄首免33 日龄采血,70 日龄二免65 日龄采血,100 日龄三免95 日龄采血,每个阶段采血20 份。不同日龄猪FMD 免疫中和抗体(SN)结果如表1 和图1。
根据该次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一免前,33 日龄抗体阳性率为100%,SN ≥16 的占68.4%,但抗体水平不整齐;35 日龄免疫后32 d,抗体阳性率仅65%,明显低于一免前,并且有35%的猪抗体效价为0(阴性),表明免疫时间过早,受母源抗体干扰抗体水平反而下降,如果一旦存在传染源时,则可能存在极大的感染发病风险;70 日龄二免,25 d 后95 日龄阳性率略有上升为80%,比一免前低比二免前高,有所提升,有抗体的也不是很高,另仍有20% 猪为阴性;100 日龄三免后25 d 125 日龄阳性率为90%,经过3 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明显提升,但仍有10% 猪为阴性,这与首免前有10% 抗体水平在256 倍以上可能有关;三免后50 d 150 日龄,经过3次免疫后50 d,抗体开始下降,45%的猪为阴性,55% 有抗体但也不高,到出栏前的育肥末期,如果存在传染源则很可能存在极大的感染发病危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母源抗体的影响,二是免疫日龄早的原因,导致生长育肥猪群出现抗体变化为:高- 低- 中- 低,整体生长育肥期存在明显的2 个易感期,即二免前后和出栏前后,尤其在出栏上市前这个易感期带来的损失比较大。
2.2免疫调整后检测结果与分析
生长猪口蹄疫母源抗体SN 值平均14 d 左右下降一半,按照顾多数的原则,33 日龄时仔猪中和抗体水平有73.7%血清8 ≤ SN ≤ 64,经过2 个半衰期即28 d 后2 ≤ SN≤ 16,即61 日龄适宜首免,60 日龄时采血检测免前抗体。
60 日龄首免前采血24 份进行抗体检测,75% 中和抗8≤ SN ≤ 32, 经过2 个半衰期28 d 即2 ≤ SN ≤ 8,适宜免疫, 即在88 日龄首免, 考虑到16.7% 中和抗体较低,可稍提前到80日龄首免,3 周后二免。
第1 次33 日龄时有78.4% 中和抗体16≤ SN,经过3 个半衰期42 d 即2 ≤ SN,适宜免疫,即在75 日龄首免。排除2 次检测非一批猪和随着猪体重相对增长速度(日增重/ 体重)下降半衰期会延长两方面的因素,2 次检测结果推断的80 日龄左右进行首次免疫是合适的。2 次检测相比可以看出,第一,免前检测母源抗体确定首免日龄是比较合适的;第二,60 日龄前不免疫都要比35 日龄首免1个月后(60 日龄)中和抗体水平高(见表2),这毫无疑问说明生长猪在35 日龄进行首免时免疫严重受到了母源抗体干扰,即抗体不升反降。
3、讨论
母源抗体对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影响早有报道,但在临床生产中尚未引起各个猪场足够的重视。总体来说,母源抗体具有两面性,既能保护幼龄动物免受病原的侵害,又具有干扰疫苗免疫的副作用。母源抗体对特异性抗原位点的“封闭”而阻止抗原位点与机体免疫相关细胞上的抗原受体结合等而导致免疫系统不能对抗原物质产生反应。高世杰,周平等用液相阻断 ELISA 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也证实母源抗体对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从而影响口蹄疫的免疫程序制定的合理性。本研究与其所得出的结论相似,但所用的抗体检测方法不同,结果显示母源抗体中的病毒中和抗体持续期更久。
口蹄疫免疫学效果,主要通过免疫猪的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等进行评价,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常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或液相阻断ELISA 进行检测,这两种方法操作比较简便。但根据临床检验,几种检测结果与保护力的关系并不一致,不同试剂盒之间检测结果差异大。OIE 认为用本体动物攻毒试验和免疫动物血清病毒中和试验(SNT)检测, 为评价口蹄疫免疫效果的金标准。动物接触FMD 病毒抗原后,诱导产生B 细胞参与或介导下的以体液免疫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起主要保护作用的是中和性抗体。本研究采用了病毒中和试验进行猪血清中和抗体测定,通过对FMD 母源抗体衰减动态及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干扰进行探讨,发现FMD 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因而不少猪场因免疫日龄过早造成免疫干扰,加上免疫次数不够(仔猪对口蹄疫免疫应答程度较低),最终造成免疫失败,从多数猪场检测的数据和临床保护效果来看,种猪一年免疫4 次浓缩疫苗,生长育肥猪在80 ~90日龄首免,100 ~ 110 日龄二免,130 日龄第3 次免疫对于我国的规模化猪场是比较科学适合的免疫程序。(资料来源:张淑刚等,猪业科学)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