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引起猪场重视的猪链球菌病

datong 网络 2012-10-31 03:37:21
  近年来,晋州市畜牧水产局疫病监测中心接诊造成哺乳 仔猪 、育肥猪只死亡的病例中猪链球菌病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猪链球菌的感染占到猪只发病率的80%,并且往往是出现多种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感染。现就此病的症状鉴别、诊断等情况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春、冬季发病较重,夏、秋季较轻;猪只日龄越小、饲养密度越大,发病越急,发病越重,死亡率越高;随日龄的增长,发病减慢,病程延长,死亡率相对降低。哺乳 仔猪 常常发生没有看到症状即发现死亡。因个体日龄的不同,呈现症状也不一样,有时出现一种症状,有时几种症状同时表现,变化幅度较大,但体温一般呈规律性表现,体温曲线呈现抛物线状态,发病前期由正常到发热,体温逐渐升高,一般达到42℃,发病后期体温呈下降趋势,由发热高烧时42℃降到38℃以下,直至猪只死亡。哺乳 仔猪 表现为,不吃奶,不吃食,精神委靡,运动失调,四肢划动呈游泳状,眼睑肿大,类似“ 仔猪 水肿病”症状,呼吸困难,呈典型腹式呼吸。耳朵背面皮下、后腹部皮下点状出血,外观呈蓝紫色,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可达到100%。断奶后 仔猪 ,呈现关节肿大,四肢外表皮肤不光滑,被毛粗乱,体温升高,出现难以治愈的腹泻,呼吸困难,在创口部位(如佩带耳标、去势部位)出现明显紫斑,往往是自创口部位开始,然后遍及全身。 仔猪 有的不出现明显症状,有时只有发热,出现渐进性消瘦,直到皮包骨,最后造成衰竭性死亡。?
  2   剖检变化  颈部、腹部、四肢皮下出血,全身各器官充血、出血明显,呈败血性病症,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出血,甚至坏死,特别是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达3~4倍,肺脏呈现水肿,脾肿大可达正常体积的4倍,胃黏膜层脱落,大面积出血,小肠、结肠、大肠出现水肿,呈散在广泛性出血,肠壁明显似“果冻”样。肾肿大,有出血点,膀胱发病严重时出血,一般无明显变化,心包有积液,心冠沟、心脏的心肌外膜、内膜有出血斑点,严重呈纤维素性心包炎。个别脑膜下水肿。关节囊内液体增多、浑浊。严重的猪,胸、腹腔出现纤维性病变,有时整个腹腔、胸腔和脏器全部被纤维粘连、覆盖成一个整体,难以剥离分开。?
  3  诊断   采心血、肝、脾等组织病料接种鲜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呈圆形隆起、湿润透明、灰白色菌落周围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圈,呈现β溶血,进一步纯化、分离、镜检及生化试验鉴定,确诊为猪链球菌感染,因本化验室条件所限,要确定链球菌的血清型比较困难,故没有进行血清型分型。?在临床上,往往猪链球菌是继发性病原,时常引起猪肺疫、肺炎、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非典型性猪瘟、猪流感、伪狂犬病的混合感染,加大加快猪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因此应与水肿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区分鉴别,尽快治疗。?
  4  防治  加强管理,减少应激;加强通风,搞好卫生;积极预防,做好疫苗接种;降低饲养密度,加强消毒工作。(1)使用疫苗免疫为主,选用正确的接种方法,正式厂家生产的疫苗,作好防疫程序,可有效地防止本病的发生。 种猪 每年春秋两次防疫, 仔猪 在30日龄接种一次猪败血性链球菌疫苗。一般在接种疫苗的前后7天不得应用抗菌药物。(2)药物预防,在流行期间,可采用新诺明或土霉素0.1%拌料,连用5天。(3)治疗,据本实验室所作药敏试验,相对敏感的药物有头孢类、磺胺类、氟甲砜霉素等。依据猪的体温、呼吸情况,可选择性的加入解热退烧药(如安乃近)、平喘药(如氨茶碱)。目前一般较好的治疗方法有头孢拉啶;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磺胺二甲氧嘧啶等一些抗菌类药物,结合地塞米松磷酸钠等抗炎药、安痛定、安乃近等解热药,每日两次,连续使用5天,可基本得到控制。新生犊牛及时吃到足够的高质量的初乳,并尽可能长时间都能吃到初乳(30天内连续饲喂更好),以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减少或减轻发病。对病犊加强护理,勤换褥草,防制病犊着凉,并严格掌握好奶温。尤其是将病牛和健康犊牛隔离饲养,并对饲喂用具及场地认真清洁、严格消毒。另外,在疾病高发期,对高危犊牛(尤其是新生犊牛)给予3~5天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