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情况。
祁门县某猪场2001年6月引进匈系杜洛克公猪1头,能繁二元杂交母猪6头。欲在本县范围及周边地区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及三元杂交仔猪。2002年9月发现该公猪跛行,即对该猪采取治疗,病情得以控制,但随后又连续反复发作2次,后因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于10月初死亡。
二、防疫情况。
该场饲养猪均注射过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疫苗,未注射过链球菌疫苗。
三、临床症状。
病猪发病初期关节肿大,跛行,卧地不起。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呈稽留热,呼吸促迫,心跳增数,粪便干燥,有的呈算盘子状,粪便表面常有粘液。后由一肢变为两肢疼痛。病猪耳部、胸部、腹部出现紫斑。
四、剖检情况。
皮肤上有生前样的紫斑,尸僵不全,血液凝固不良。口鼻流出血样泡沫状的液体,气管内充满泡沫,肺有出血斑;心包积液呈淡黄色,心内膜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充血、出血。脾脏肿大,肾呈现紫色。关节部皮下胶胨样水肿,水肿液为淡黄色。切开关节切囊有乳酪样物,关节滑液变浊,关节滑膜充血,关节呈浆液纤维素性症。
实验室诊断
⑴镜检:取病猪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单个、成双或少量呈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菌体周围有荚膜。
⑵细菌分离培养:无菌采集病猪关节液、关节囊肿物病料,分别划线接种于pH值为7.6的血液琼脂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基中,置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菌落生长不良;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中可见灰白、半透明、湿润、表面光滑如露珠样的圆形细小菌落,菌落周围有明显的β-溶血环(2-3.5毫米);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多量单个、成双或少量呈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有荚膜。
通过以上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确诊为猪链球菌病。
六、防治。
对败血症及关节炎型,肌注青、链霉素和安乃近。对关节炎型,同时局部涂擦消炎刺激剂;对整个饲养场进行彻底消毒;对未发病猪进行链球菌弱毒苗注射。
七、小结。
针对现在链球菌的抗药性及耐药性的增强,在防治猪的链球菌病时要注意“一防、二消、三原则”这三项内容。
"一防"指建议在疫区使用猪链球菌活疫苗对20-30日龄仔猪免疫接种,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
"二消"指对猪的活动场所和猪体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
"三原则"指用药治疗的三原则:一是大剂量原则,提高原剂量的0.5-1倍;二是增加日用药次数,由日用药2次增加到3次;三是坚持连续用药,治愈后再巩固1-2天。
最后,发现病猪要做到及时隔离、治疗,淘汰发病种猪,防止该病的蔓延扩散。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