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症状、诊断及防治-猪链球菌
我国现已将猪链球菌病列为猪主要传染病之一,此病对养殖业的危害极大,各种日龄猪均可感染,特别是在饲养管理不善的规模化养猪场,猪舍封闭,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阉割和注射消毒不严时,常可诱发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11月份发生较多。猪链球菌病有败血型、脑膜炎型、淋巴结脓肿型和关节炎型四种,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可看出发病猪年龄以断奶仔猪、育肥猪多发,但常混合发生。
【 病原及流行特点 】
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对干燥、高温等都敏感,常用的消毒药可很快将其杀死,对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均敏感,但是易产生耐药性,必须交替使用。
猪的链球菌病主要发生在断乳后的保育猪,发病急,死亡率高。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的伤口感染,小猪也可脐带感染。一年四季可发生,但以 5 - 11 月发生较多。
【临床症状】
(1)败血症型:潜伏期1~3天,突然发病,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至41℃~43℃,皮肤、耳、四肢末稍有出血斑,最急性型往往不表现症状即死亡。部分患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跛行。眼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涕,咳嗽,呼吸浅而快,日渐消瘦,若不及时治疗,容易死亡。
(2)脑膜炎型:不食、便秘、体温升高可达42℃,流鼻涕,呈浆液性或粘液性。出现神经症状,盲目转圈行走,磨牙,空嚼,共济失调,甚至后肢麻痹。也有部分病猪出现关节肿大,或头、颈、背部出现水肿,指压凹陷,若不及时治疗,往往急性死亡。
(3)淋巴结脓肿型:俗称“豆渣疱”、“粉疱”。多在颔下、颈部、腹部等处发生1~2个核桃或鸡蛋大的脓肿。有的病猪淋巴结呈现肿胀、坚硬、有热痛感,影响进食,吞咽。脓胀破溃后,流出乳白色或绿色的脓汁,脓肿外面包裹一层包裹,脓肝排尽后,肉芽增生,最后自行愈合。病程较长,约3~5周。
(4)关节炎型:主要是败血型和脑膜炎型继发形成。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跛行,严重时不能行走、站立,只能仰卧。病程稍长,约2~3周。
【 病理变化 】
急性败血型:以出血性病变和浆膜炎为主,病猪皮肤有紫斑,粘膜、浆膜皮下出血。浆膜腔积液,含有纤维等。鼻粘膜紫红色、充血、出血。喉头、气管充血。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心包积液淡黄色,少数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病程较长可见轻度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腔有少量淡黄色积液,部分有轻度纤维素性腹膜炎。多数病例脾肿大,呈暗红色或紫蓝色,柔软易脆裂。肾脏多数有轻度肿大,充血和出血。脑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部分脑膜下水肿、积液。
【 防治方法 】
(一)治疗
① 平时注意伤口处理,外伤可用硫磺软膏涂抹。 ② 在常发病的猪场,可注射链球菌弱毒疫苗(冻干苗),每头猪注射量为 2 亿活菌,仔猪在出生后 35 - 45 天注射 1 次。此苗是由 C 型兽疫链球菌制成,可防止仔猪败血型链球菌。注射后 7 天产生免疫,持续 6 个月。 ③ 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猪舍要进行消毒。 ④ 仔猪发病初期可用青霉素,每千克体重用 1 万- 2 万单位,链霉素每千克体重用 1 万一 2 万单位: 10 %磺胺二甲基嘧啶 ,每头仔猪用 5 - 10 毫升;磺胺甲基嗜咤加抗菌增效剂等。但链球菌易产生抗药性,多种抗菌药须交替作用。
(二)预防
1.平时的预防措施。预防本病主要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毒。断尾、去齿和去势应严格消毒。猪只出现外伤应及时进行外科处理。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引进种猪应严格执行检疫隔离制度。淘汰带菌母猪等措施对预防本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经常有本病流行和发生的猪场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菌药物如磺胺嘧啶,会收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2.疫苗免疫接种。有本病流行的猪场和地区可使用疫苗进行预防。猪链球菌病疫苗有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前者是由C群链球菌制备的,预防由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疾病效果不佳。灭活疫苗是由猪链球菌2型菌株制备的,对预防由该型菌株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妊娠母猪可于产前4周进行接种;仔猪分别于30日龄和45日龄各接种1次。后备母猪于配种前接种1次,免疫期可达半年。也可应用本场分离菌株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更好。
3.公共卫生。饲养人员、兽医、屠宰工人及检疫人员,接触病猪时,防止外伤发生,严格消毒,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禁止扑杀、屠宰、剖检、加工和贩卖病猪,以预防人的感染。病死猪深埋,作好无害化处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