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养殖户反映,自家有一头猪死后腹胀如鼓、肛门外翻、其他没有任何症状,突然死亡、解泊后就大肠处出现一个洞、肠腔出血其他无症状,目前兽医初步诊断为猪恶性水肿病。
猪恶性水肿是猪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迅速,病情严重,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多为创伤局部发生急剧气性炎性水肿,并伴有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家畜肠道中和土壤中较多,成为传染源。主要表现为创伤感染,为局部弥漫性炎性水肿,初期坚实,有热感、疼痛。治疗原则是局部消毒及抗生素治疗。
该病的病原为梭菌属(Clostridium)中的腐败梭菌、魏氏梭菌、诺威氏梭菌及溶组织梭菌等,猪恶性水肿病例中,有60%可分离到腐败梭菌,其次是魏氏梭菌,诺威氏梭菌和溶组织梭菌仅占5%。
病理剖检变化和结合有外伤发生时,可怀疑为该病,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细菌抹片、染色、镜检取病变水肿液和组织,特别是肝被膜做触片或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显微镜检查。在肝的染色片中,可见到微弯曲长丝状排列的革兰氏染色阳性大杆菌,这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细菌分离培养取局部水肿液或肝组织病料,接种于厌氧肉肝汤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肉肝汤均匀混浊,并产生气体,有沉淀;在葡萄糖血液琼脂上,呈微弱β溶血;分纯的细菌可进一步做生化试验。
动物接种试验取病料作成1比10乳悬液,接种家兔、豚鼠、小鼠或鸽等实验动物,肌肉注射。一般在接种后18~24小时内死亡。注射局部,呈现明显的出血性水肿,肌肉鲜红色浸润;取局部水肿液涂片、染色、镜检,可以见到两端钝圆的大杆菌,在肝脏表面触片的染色片上,可见长丝状的大杆菌。
免疫荧光抗体法可用于本病的快速诊断。鉴别诊断注意与猪水肿病和猪巴氏杆菌病的区别诊断。
防治措施
注意防止外伤,一旦有外伤发生,要及时进行处治。特别是在养猪生产中的去势、断脐带、剪齿、断尾、注射及外科手术等工作中,要严格消毒,均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所用器械需先进行消毒、灭菌。
对发病猪,要及时隔离,尽早进行治疗,可以采取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以防扩大传播。
对病猪水肿部位,可切开、扩创,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用1%~2%高锰酸钾溶液或3%过氧化氢液反复冲洗,消毒,清洗干净后,创口内撒青霉素、磺胺粉、磺胺碘仿合剂等;以后每天可按常规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并可在水肿部周围,注射青霉素等抗菌药物。
根据患病猪只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的全身和对症疗法,如用抗生素或和磺胺类药物配合应用,同时进行强心、补液、解毒等治疗。
治疗时,病猪创口排出的水肿液、坏死组织及废弃物应消毒和烧毁。使用过的治疗工具应彻底消毒;病猪污染的猪舍和场地,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或1%漂白粉溶液等消毒药液消毒;粪便、剩余的饲料及死亡尸体应焚烧或加入消毒药液后深埋。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