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齐鲁制药齐鲁安替(临邑)制药有限公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以下简称“临邑厂区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除少数正在进行乳糖验证的无菌车间外,其余涉及VOC排放的原料药车间已经全部停产。
此次停产源于11月中旬,工信部、卫计委、环保部、食药监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医药企业2017~2018年采暖季错峰生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除临邑县外,京津冀“2+26”城市凡是涉及VOC排放的原料药企业都将在采暖季(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全面停产。
除齐鲁安替(临邑)制药因原料药面临环保的停产压力外,齐鲁制药近年来屡遭环保问题诟病。今年8月份内蒙古厂区因为异味扰民的问题被呼和浩特环保局要求整改,而记者走访去年11月发生爆炸的董家镇厂区时发现,周围居民仍怀疑齐鲁制药存在空气及水污染问题。
对此,临邑厂区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齐鲁制药一直重视环保上的投入。以临邑厂区为例,12亿元的总投资建设中15%投入到环保设施建设,而董家镇厂区也早已实现超低排放。
部分厂区停产
“如果停产4个月,对利润及销售基本就是三分之一的影响,你想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与南方的企业相比差距就会非常大了。”临邑厂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11月29日晚间来到齐鲁制药临邑厂区内,厂区内空空荡荡。厂区工人告诉记者,“现在工厂车间内的生产线空了一多半,只有20%~30%仍在生产,工厂正在组织剩余的员工进行培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齐鲁安替(临邑)制药除了不涉及VOC排放,正进行乳糖验证的两个无菌车间外,其余6个车间已经全部处于停产状态。
齐鲁制药临邑厂区包含齐鲁安替(临邑)制药以及齐鲁晟华制药两个二级子公司,是德州市医药行业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两家公司的主营产品都是原料药。据临邑厂区负责人介绍,临邑厂区在去年达到将近14亿元的营收,其中原料药的营收达到7.9亿元,兽药的营收达到6亿元左右。
“在停产期间,我们还需要担负仓库、质控、研发、检修等设备及人员安排成本。此外,帮助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也需要不间断维护。”临邑厂区负责人称。不过,他表示目前企业已经报省批准进行恢复生产,“济南的厂区已经批准了,但这需要一个流程,我相信我们这边也会很快批准的。”
齐鲁安替(临邑)坐落于德州市临邑县的化工产业园,临邑县也是德州市的化工企业重镇。在距离县城约5公里处是临邑县面积达11平方公里的化工产业园内重点发展石化化工、生物医药产业,落户企业除齐鲁制药外,还包括多家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如索通发展、信立泰药业等。
化工企业环绕下,污染问题也曾深深困扰居民。“去年冬天的时候,空气污染得连路都看不清,最后公司因为怕出现安全事故,只得让我们停运。”临邑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次限产政策出来之后,感觉今年的空气状况相比去年明显改善。”
随着《通知》对原料药的限产、停产等措施,多家券商研报也预期原料药预期将迎来价格上涨。广发证券的研报显示,环保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竞争格局在部分领域开始优化,随着环保趋严,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环保督查趋严,河北地区的原料药龙头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供给端收缩导致部分原料药价格开始回暖。记者查询价格信息发现,青霉素工业盐、硫氰酸红霉素、6-APA等原料药和中间体均在11月份出现不同幅度的价格上涨。
环保承压
尽管一直没有上市,成立于1992年的齐鲁制药早已跻身医药工业50强。据齐鲁制药介绍,2015年集团销售收入达到128.3亿元,2016年主营业务在医药行业企业中排行第12名,是济南市首家过百亿的民营企业,并连续3年成为“山东省纳税百强企业”。
不过,作为原料药生产大户,齐鲁制药近来屡受环保问题困扰。今年8月份,齐鲁制药内蒙古厂区因为异味扰民的问题被呼和浩特环保局要求整改,9月份,有群众向中央环保督查组举报齐鲁制药位于济南市董家镇的工厂存在异味,同时位于济南市平阴县和临邑县的生产企业污染严重,经政府核实,齐鲁制药临邑厂区存在甲维盐生产车间密闭不严的问题,责令整改。
记者在临邑县厂区附近并未闻到刺激性气味,但在厂区内行走时,尽管处于停产状态,车间旁仍隐隐飘来类似臭鸡蛋的味道。“因为有机溶酶等物质,车间内部肯定还是有味道的,但是戴上防护面具基本上闻不到。”车间工人告诉记者。
“这次举报把我们几乎大部分的厂区都举报了,我们觉得不是居民举报这么简单,可能是有预谋的。”据临邑厂区相关负责人称,涉事的甲维盐车间位于厂区最西北,且只有一个车间,群众反映的问题早已经在去年就开始整改。
临邑厂区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齐鲁制药一直重视环保上的投入。以临邑厂区为例,12亿元的总投资建设中15%投入到环保设施建设,其中污水处理一期和二期的投入费用加起来就将近7000万元,每年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也达到500万元左右。
去年10月,齐鲁制药济南董家镇厂区发生爆炸,与工厂一墙之隔的历城二中曾被媒体曝出学生需佩戴口罩上课,学校每年投诉齐鲁制药达数百次。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除这座人数将近1万人的高中外,距离工厂一墙之隔还有一座容纳接近3000户的小区文兴苑。
“这些年学校和工厂都在扩大规模,两边距离才会越来越近,最终造成一墙之隔的现状。” 临邑厂区负责人对记者解释,而旁边的宿舍楼和小区属于在工业用地上建筑的违章建筑,不日会责令拆除。
“去年年底爆炸之后,涉事的车间关了大半年,企业还请老师家长不定时的过去监督。”历城二中某家长告诉记者企业整改之后气味小了很多,不过夏天仍会有异味出现。而据文兴苑居民对记者称,夏天厂区味道尤其明显,有时甚至不能开窗。
“齐鲁制药董家镇厂区早在两年以前就已经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并将燃煤锅炉换成了燃气锅炉。”临邑厂区负责人认为制药工厂有异味不能避免。“其实化学制药就像做饭一样,不论有组织排放还是无组织排放都会有些味道。”
此外,齐鲁制药地下水污染情况也备受当地居民质疑。记者走访与齐鲁制药仅一街之隔的董家庄时,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因为地下水污染,当地村民已经连续近3年需要到村里每年出资的水站“搬运”净化水。
在董家庄的饮用水站,记者看到村民们大多用自行车或电动车搬运,一次大多搬运4~8桶(10升左右)的饮用水。水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地下水存在污染,村里不敢直接饮用,村委会集资购买了净水设施,对本村人有每人一月4桶水的免费限额,超出4桶的本村人和到水站买水的外村人一律两元一桶。有村民对记者称一月在净化饮用水上的支出或达百元。
“除了齐鲁制药厂,我们附近并没有污染水源,连小厂都没有。自打药厂来之后,就放弃喝自家院中的浅水井,开始喝深水井,近几年深水井也觉得有味道,就开始喝净化后的井水。”某郭姓村民告诉记者。
不过,根据居民投诉工厂污染地下水一事,2017年6月济南市环境监测站对该药厂董家基地内两个水井和历城二中两个水井进行了水质监测,7月国家城市供水监测网济南监测站也曾对董家基地院内水井进行检测,均未发现污染物超标。
对于齐鲁制药污染防治等问题,记者曾联系齐鲁制药企业宣传部主任王均新,不过对方只是表示企业一直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来组织生产,而以环保问题较为敏感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任立强没有想到,公众眼中的“明星企业”却成了“污染明星”。
河北省环境综合执法局常务副局长任立强的办公桌上堆放着厚厚的一摞案卷材料,说话间手机仍不时震动,分布在河北全省的152个环境执法组正实时传回一线情况。
“人们印象中的大企业,所谓的‘明星企业’环境问题突出,甚至仍停留在污染治理设施缺失的阶段。归根结底还是环保意识不足。”11月14日,任立强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道。
河北省在今年11月6日启动了为期20天的第三轮省级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将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明星企业”推到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前台。
执法检查组:立即停止违法排污行为
“你闻到那味道了吗?比以前小了。”
11月14日傍晚,当车行至石家庄市区东北的和平东路时,司机陈鹏摇下了车窗,手指窗外的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药总厂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道。
这家上市公司的前身是投产于1958年的华北制药厂,该厂曾是中国“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开启了中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
而今近一个甲子过去,药厂昔日所处的石家庄远郊已成为繁华市区的一部分,药厂弥漫开来的异味亦镌刻于几代石家庄人的记忆中。
而在河北省环保厅开展的第三轮大气环境执法检查中,华北制药的异味问题再次被置放于聚光灯下。
“还没进大门,味道就很大,类似于爆米花的味道,走进车间人就很难受了。”对于11月7日前往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药总厂的执法检查,任立强仍记忆犹新。
那天,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青霉素V钾车间正在生产,10个发酵罐处于发酵状态,该企业发酵车间密闭不严,车间内有部分涉VOCs废气未经集中收集处理直排室外。
制药总厂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行为随即进入立案处罚程序。
污染物排放问题之外,还有搬迁问题。
按照石家庄市2013年下发的方案,华北制药计划在2017年年底前全部迁出石家庄市区,这一规划也在随后数年间被官方多次确认。
现场执法检查组认为,华北制药搬迁进度较慢,应按要求和原有规划加快搬迁进度,不搬迁也绝不能违法排污。
“一个60岁的人和20岁的人去赛跑有困难。”11月15日,华北制药相关负责人多次以此比喻阐述该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华北制药的过往既有辉煌的一面,也在环保问题上存在历史局限性,但厂方即将迁入的位于石家庄东郊的新工业园,会采取严于国家环保标准的措施。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尚未完全搬迁的老厂区的相关配套设备,一直在按环保标准改进,目前仅剩一个青霉素V钾发酵车间。作为市场上仅存的生产该产品的两家企业之一,其搬迁迟缓亦有“保民生”的考虑。
但该负责人并未明确回应今年年底能否完成搬迁的问题。
新工业园里的子公司依旧有违法排放
对于此种说法,任立强并不认同。
11月11日,执法检查组对华北制药华胜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种子罐污染防治设施缺失,发酵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这家企业便位于新工业园。
“要么你治理,要么你停产,企业不应该归咎于历史原因或者以民生为托辞。”任立强告诉澎湃新闻,此次华北制药被查处的问题,事实上只要通过厂房密闭、完善收集处理设施,便可避免,“说到底还是企业的环保意识不足。”
事实上,以华北制药为代表的原料药生产企业正面临与日俱增的环保压力,继去年年底备受关注的石家庄药企停产事件后,今年取暖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2+26”城市涉原料药生产企业涉VOCs排放工序,实施错峰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华北制药主要生产青霉素类、抗生素、维生素等医学产品,这类药物需要通过化学原料药生产,但原料药工序繁多,在此过程中产生较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又由于单类物料数量少,成分复杂而在终端治理上面临高成本问题。
11月15日,华北制药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表示,针对行业普遍面临的原料药污染处理问题,厂方与天津大学、哈工大正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华北制药近年来已在往生物技术制药、保健品等方向转型升级,“原料药和制剂药的比例现在降低到了五比五,未来原料药比例将降低到三成”。
这一转型思路也在华北制药的官方网站和上市公司公告中多有呈现。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指出,医药企业治污费用高昂,以往企业往往宁愿被罚款,也不愿加大环保投入,以致形成历史欠账。但企业转型升级不仅能减轻环保压力,也是化解原料药产能过剩和长期发展的需要。
一位环保局副局长曾被“明星企业”气走
河北这场进行到第三轮的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不仅将人们印象中“背景深厚”的数家“明星企业”推到了环境治理的前台,也悄然影响和改变着其所涉及的企业、政府和个人。
11月20日夜间至11月21日凌晨,参与此轮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的152个省市执法组、1300多名执法人员,在河北全省开展夜查工作,凌晨两点多,河北省环境执法监察局的微信工作群中,仍不断传来前方的最新信息。
钱鹏在邯郸参与了这项夜查行动,自今年9月第一轮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进行以来,于他而言便再无节假日概念,坐着白色环境监测车,三人一组穿梭于石家庄、唐山、邯郸的各家企业。
“力度非常大,效果也很明显。”任立强告诉澎湃新闻,此前由省环境执法监察局单独开展行动,发现问题的比例在36%到60%之间,而市县环境执法部门开展同样内容的检查,发现问题的比例最高也只有14%。
任立强表示,这是市县检查标准偏低、地方执法存在一定干扰等原因造成的,痛定思痛之后,河北的省级大气环境执法采取了统筹省、市、县三级环境执法力量,混合编组、异地执法、交叉巡回执法的新形式。
多位河北环境执法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去大企业检查,由于行政级别不对等等原因,往往存在“脸难看”“门难进”等情况,河北一位地级市环保局常务副局长,在前往当地一家‘明星企业’沟通错峰生产计划时,还曾被厂方气走,在具体环境问题的治理上,大型国企往往由于需层层报批,效率也并不高。
“这一批‘明星企业’的被查处对很多企业产生了震慑,但与此同时,污染防治设施缺失仍是最主要问题,很多企业仍是被动做环保,未来仍任重道远。”任立强说道。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总结环境执法检查的经验得失,多位河北省环境执法人员也表示,河北环境的改善在强化执法、督政之余,根本仍在产业的优化升级。
而这几场迅疾的大气环境执法检查行动,也让企业与地方政府更感产业优化升级的紧迫。
华北制药相关负责人将11月7日省环境执法检查组的现场执法检查视作对企业搬迁改造的督促。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药总厂即老厂,已身处闹市,浓郁的苏东建筑风格和缠绕其间的银色管道,让厂区有股怀旧气息,华北制药相关负责人在11月15日也对澎湃新闻表示,石家庄市政府有意将这一老厂区开发为工业博物馆。
“和反腐倡廉一样,既拍苍蝇也打老虎,既对‘散乱污’毫不留情,也针对过往被认为的环保意识较高的上市公司、大企业采取更有力措施。”河北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潘井泉说道。
今年是“大气十条”收官之年,并且仅剩不到两个月时间。潘井泉对澎湃新闻表示,“大气十条”设定的五年指标河北已提前完成,不论是PM2.5还是减排指标,下一步,河北将朝着达成更好治理效果的目标进发。
而对于生活在石家庄、邯郸等地的居民而言,今年直接的感触便是“蓝天多了”。
另据新华社12月4日消息,位于银川市永宁县的宁夏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因异味治理不达标,自12月4日起全面停产整治。
相信在环保治理压力下,停产的企业并不会少。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李
本文来源于网络,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