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5年和2016年猪市,无疑是养殖产业盈利钵满盆满的一年,猪价结束近3年漫长的低盈利期,彻底走向高盈利时(港股06838)代。据卓创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瘦肉型猪源出栏最高价涨至21.6元/公斤左右。2016年春节过后,因冬季仔猪损伤效应逐步凸显,加之二次育肥操作普遍,造成适重猪源存栏量偏低、出栏节奏缓慢,猪价得以借东风再次向“18元”,甚至是“20元”时代迈进。据卓创监测,2016年国内良种猪出栏价格在6月1日达到峰值21.2元/公斤。而从上游饲料行情导向来看,去年一年饲料成本持续低廉,这就造成近两年生猪养殖盈利连续处于暴利状态,多数行业内人士在丰富资金链后选择扩产增栏,甚至有很多行业外人士闻风而动,跨专业投资建场,有意分一杯羹。
山雨欲来风满楼 猪市主导方已变奏
图1
然而与畜牧业多数养殖品种不同的是,生猪养殖周期漫长,且生长期内变数较大。自繁自养(从后备母猪开始)养殖周期一般为13-18个月,甚至仔猪育肥也需要5-7个月。天气、疫病、饲料品种更换等都会影响生猪的成长速度。从今年春节过后,前期大量补栏的产能陆续得以释放。猪市一改前期缺猪的口号,供大于求时代来临,同时猪价亦像被戳破了气球般,上行势头被彻底压制,开始迅速下滑,良种猪出栏价格一路跌破18元/公斤、16元/公斤、14元/公斤。虽然在散户生猪报价即将跌破12元/公斤时,气温升高、肥猪存栏下滑等利好因素短暂支撑猪价,行情止跌反弹,但预计维持时效较短。业内普遍不看好2017年下半年行情。在猪肉消费量无明显增加前提下,无疑猪市主导方已由养殖业变更为屠宰业,由供方主导转变为需求方主导。
平静之下孕育风险,从天堂到地狱只要瞬间
2016年冬季,养殖单位吸取去年冬季仔猪因腹泻大量死亡的惨痛经验,在兽药和育护手段上加以改良,今年的仔猪因腹泻导致的死亡率多数在5%-10%的正常范围内。春季过后,生猪成长速度加快,供应端连续放量,猪价下跌模式开启。加之此次降价过程中,温氏、牧原等大型养殖场因生猪出栏体重偏大、猪源等级较差而失去其压栏惜售的王牌,大型养殖场的生猪被迫与社会猪低价争夺销售机会,猪市支撑大山垮塌。据卓创监测数据显示,3-5月为集中降价期,南方部分大型养殖场外三元出栏价格在3个月内累计下滑8.8元/公斤。
此次降价过程中,二度育肥客户起关键性作用。部分专业二度育肥客户,在结合去年短线投资取得高盈利的成功经验后,今年春节过后,再次选择买进90-110公斤中猪,育肥至125公斤以上出栏,部分大体重猪源可达150公斤以上。随着气温逐步升高,肥猪白条滞销,市场需求点转向110公斤左右瘦肉型猪源,但肥猪市场占有份额较高,屠企对低等级的大肥猪强势压价。肥猪量增价跌,猪市整体行情大幅回调。据卓创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生猪出栏均重呈不断增加态势(见图2),这无疑为日后猪价下滑埋下隐患。在猪市深跌入12元时代的同时,养殖盈利亦大幅缩水。在此期间,育肥户盈利值经历由盈转亏的艰难时刻,自繁自养养殖盈利亦由约460元/头降至-56元/头,降幅达112.17%。
[1] [2] 下一页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