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油菜双季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草防治

yuexilei 青钱柳 2018-07-26 06:22:00

目前来说,种植水稻和油菜的传统栽培方式是育苗移栽,但是育苗移栽不仅用工量大、成本高、种植效益差,而且破坏土壤耕作层和团粒结构。通过几年对油菜、水稻的双季免耕直播栽培模式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无论是油菜还是水稻,采用免耕直播,不仅可以省工节本和保护土壤生态环境,而且种植效益大幅提高。

水稻―油菜双季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草防治

1 品种选择

水稻和油菜都采用直播,二者的全生育期总和不能超出 365 d,以 360 d 左右比较好,这样即使天气发生变化,也能确保水稻和油菜安全成熟,达到高产稳产。选择根系发达、抗倒能力强、分蘖(枝)能力强的品种。油菜选择全生育期 118~222 d 的品种,如浙大 622、浙大 619 等;水稻选择全生育期 135~140d的品种,如Y两优 1998、晶两优华占密、准两优 893 等。

2 适期早播

适期早播并适当增加播种量 ,培育壮苗,形成高的有效穗数。油菜播种量为3.00~3.75kg/hm2,最好在10月15日之前播种,播前用清水或10%食盐水进行选种,播种时用1.5kg 泥沙将种子拌匀纵横 2 次撒播,播后立即用开沟机开沟覆盖。水稻播种量为 22.5~30.0kg/hm2,最好在5月底之前播种,采用浸种催露白及时播种,播前用八刺耙把油菜碎渣分散均匀,不仅能促进种子扎根,而且能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

3 科学用肥

免耕直播需要增加前期施肥量,促进出壮苗、早发苗。底肥一般在播种前施用,追肥根据田间肥力和幼苗的状况进行科学施肥。

油菜施三元复合肥 (17-17-17)450 kg/hm2、 持 立 硼 肥6.0~7.5 kg/hm2作基肥;油菜 4~6 张叶时,在定苗后及时施用追肥,施三元复合肥(17-17-17)150 kg/hm2,苗势差的可适当早追多施。蜡肥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在油菜抽薹 10 cm 左右,施尿素 112.5~150.0 kg/hm2或三元进口复合肥 225 kg/hm2。

一般杂交水稻对氮、磷、钾需求的比例是N∶P2O5∶K2O=1.00 ∶0.45 ∶1.00。 大田施三元复合肥(16 -16 -16)300 kg/hm2作底肥 ;当水稻长到2叶1心时施用复合肥(16-16-16)300kg/hm2作追肥;水稻分蘖中期用尿素150kg/hm2+氯化钾112.5 kg/hm2作第2次追肥;当水稻进入孕穗期时,施尿素75kg/hm2作第 3次追肥。

水稻―油菜双季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草防治

4 水浆管理

倒伏是免耕直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水浆管理不到位,根系发育不良,后期就容易倒伏,一旦倒伏,产量大幅度下降;反之,水浆管理到位,根系发育良好,就不会产生倒伏现象。油菜全生育期都怕渍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应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 ,这样既能提高根系生长活力,又能降低菌核病发生程度。防止水稻倒伏主要在于水分的控制,水稻整个生长过程,水浆管理相当重要,它不仅要满足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同时还要满足促进水稻根系生长的条件。出苗期以“半沟水为主、保证水不上畦”,这样既能通过土壤毛细管供水满足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温度和氧气,又避免由于积水烫伤种子和秧苗;分蘖期以干湿交替为主,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既有利于水稻分蘖,又可以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孕穗期要以浅水灌溉为主,既能满足孕穗期对水分需要的要求,又不影响水稻根系生长。

5 病虫草防治

病虫防治要遵守“有病用药、无病不用”原则,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做好田间综合治理措施,降低田间病虫发生概率。

油菜苗期用 10%吡虫啉+5%甲维盐防治蚜虫和青虫;抽薹后至初花期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连喷2次,防止菌核病的发生。

水稻苗期要做好稻蓟马的防治,中后期要做好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褐飞虱及纹枯病、稻瘟病等的防治工作。

水稻―油菜双季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草防治

免耕直播要获得高产稳产,控制草害是一项关键措施。一般采用化学除草,既省工节本,效果又很好。

油菜在播种后当天或第2天,用 50%乙草胺细喷雾;当植株长到5叶左右、杂草3叶左右时,如田间杂草仍然较多,用 17.5%精喹・草除灵乳油或油菜双锄细喷雾,控制田间杂草。

水稻在2叶1心时用20%使它隆+氰氟草酯喷雾除草;当水稻长到6叶时,田间杂草如果还比较多 ,进行第2次除草,药剂同第1次,但氰氟草酯的用量要加倍。

6 及时收获

收获时期是否最佳,直接影响到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农产品的品质;尤其是机械收割,一定要把握好收割的最佳时期。油菜最佳收获时期是在角果色泽 85%由黄色转为灰色;水稻最佳收获时期是在谷色 85%蜡黄色。及时收获,防止穗上芽发生。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